大足千手觀音并非千手
摘要:原標題:大足千手觀音現存手和手臂830只 有殘手283只(圖) 千手觀音造像再現金碧輝煌,與昔日殘舊破損的面貌形成強烈對比。 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報道,第十個中國文化遺產
千手觀音造像再現金碧輝煌,與昔日殘舊破損的面貌形成強烈對比。 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報道,第十個中國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13日在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所在地重慶市大足區舉行。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被確定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
今年中國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是“保護成果,全民共享”,活動內容包括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竣工儀式、大足石刻博物館開館儀式等。
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說,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因其體量大、結構復雜、技術難度高,被國家文物局列為我國石質文物保護的“一號工程”,歷時8年創新性地運用多種現代科技手段,深入發掘傳統工藝的優秀成果,解決了保護修復中的一系列技術難題,為類似文物保護修復提供借鑒意義。
此前,千手觀音造像被認為有1007只手臂。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項目負責人詹長法說,通過運用諸如三維激光掃描技術、X光探傷技術等手段,發現千手觀音造像現存手和手臂數量為830只,有殘手283只,現存法器210件,有37處殘缺。每只手心中都有一只彩繪的“眼睛”,其實就是排氣孔,能讓巖體內的寒氣、水汽流通排出。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高7.7米、寬12.5米,開鑿于距今800多年的南宋年間,是中國最大的集雕刻、彩繪、貼金于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根據資料記載,千手觀音經歷過至少4次修繕,分別是明隆慶四年(1570年)、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在此次修復過程中,文物工作者在千手觀音主尊像腹部發現一個暗格,內藏有瓷器殘件、金箔殘片、石磚題記等文物。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深圳晚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