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7月開講 “三毛”評說韋小寶
摘要:原標題:《鹿鼎記》7月開講 “三毛”評說韋小寶 賈林 1998年前后,金庸先生曾以一元錢授權的方式將《鹿鼎記》的評書改編權交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由連麗如
賈林
1998年前后,金庸先生曾以一元錢授權的方式將《鹿鼎記》的評書改編權交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由連麗如主講,當時錄制了182集。
6月13日是文化遺產日,西城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宣布,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北京評書”得到一份寶貴的禮物——金庸授權“北京評書”非遺傳承人連麗如及其弟子將小說《鹿鼎記》改編為現場版評書。連麗如昨日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評書將于7月中旬在東城區(qū)文化館推出,由二弟子賈林主講。北青報記者獲悉,賈林是電影《三毛從軍記》中三毛的扮演者,三毛評說韋小寶,也算是一段曠世奇緣。
金庸聽過連麗如父親的評書
連麗如先生是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連派評書的唯一繼承人,曾為各省市電臺、電視臺錄制了《東漢演義》、《三國演義》等十幾部長篇評書,受到聽眾歡迎,多次應邀到美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演出,為中國評書走出國門開辟了道路。連先生介紹,自己和《鹿鼎記》其實早有淵源,“1998年前后,金庸先生曾以一元錢授權的方式將《鹿鼎記》的評書改編權交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由我主講,當時錄制了182集,推出后廣受好評。后來現場評書越來越火,我總想著把這部小說改成現場版。”連麗如認為,改編《鹿鼎記》能讓評書跟當下的觀眾更親近,吸引到更多新朋友。她說,金庸的作品非常適合改編成評書,小說里的許多語言都有評書的影子,“比如他常用‘這一聽非同小可’這句話,正是我父親(著名評書藝術家連闊如,編者注)說評書時常用的話。我以前就覺得金庸先生肯定聽過我父親的評書,后來一問還真是的。”
2012年,連麗如先生曾通過電話向金庸先生表達過這個心愿,“當時都快簽約了,但是由于金庸先生身體不好,只能作罷。”一時沒有進展,連先生與弟子們陸續(xù)把《三國》、《水滸》變成現場版講給書友,但她總惦記著《鹿鼎記》,“后來我們又通過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聯系到了金庸先生的秘書,再次提出請求。這回事情異常順利,金庸先生非常支持。”經雙方一致同意,在西城區(qū)非遺保護中心取得金庸先生授權后,將此授權轉授予連麗如先生及弟子王玥波、李菁、賈林、張怡、梁彥,以及再傳弟子張碩。
打破北方評書 不說《紅樓夢》的傳統(tǒng)
對于評書,連先生認為,“評書要發(fā)展、前進,就不能保守,要和今天的觀眾建立密切的聯系,和他們思想同步。內容也必須與時俱進,以前說《三國》不讓評論曹操,現在讓說了,你就得把這段說詳細了;王玥波講《水滸》,為了講清楚高俅的出身查了很多資料;梁彥講《精忠岳飛》,本子是我父親上世紀三十年代留下的,現在再講里面必須加新的內容;另外,北方評書以前從來不說《紅樓夢》,因為太細膩不合北方人的性格,這個傳統(tǒng)被我破了,現在我的女徒弟張怡也開始說現場版的‘紅樓’,已經說到了寶黛相會……這都是評書適應聽眾口味所做的改變。”
尚無將金庸其他小說改成評書的想法
連先生表示,目前她和老伴賈建國帶著干兒子王玥波已經組成了“三人創(chuàng)作小組”,三人負責創(chuàng)作,二徒弟賈林主講,今年7月中旬在東城區(qū)文化館開講。那么,現場版《鹿鼎記》推出后,金庸的其他小說是否也會改成評書?對此,連先生回答“目前還沒有打算”。她告訴北青報記者,“《三國演義》現場版全部說完要用八年,《水滸》也要六到七年,我們只有七個人,現在還想不了那么遠。”她打算“二徒弟講完《鹿鼎記》,讓大徒弟梁彥以及王玥波、李菁等都試試”,“每個人風格不同,講出來的內容也各有特色。”文/本報記者 祖薇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北京青年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