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鄉土文化 老照片

山西古廟墻上現抗戰時報紙

2015-06-16 15:53 來源:山西晚報 責任編輯:xmx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原標題:山西古廟墻上現抗戰時報紙 刊當年國人抗戰新聞貼在廟內墻上的《抗戰導報》  高平古廟墻上現抗戰時期報紙 本地新聞國內外要聞都能看到  “敵汽艇在荊河腦碰

原標題:山西古廟墻上現抗戰時報紙 刊當年國人抗戰新聞

山西古廟墻上現抗戰時報紙刊當年國人抗戰新聞

貼在廟內墻上的《抗戰導報》

  高平古廟墻上現抗戰時期報紙 本地新聞國內外要聞都能看到

  “敵汽艇在荊河腦碰水雷炸沉一艘”“清華西吳敵面犯未逞,新絳敵侵入三泉張村與我有激戰,吳城敵以三路進犯被我夾擊將潰”“此次上海戰役斃敵達萬人”……

  最近,高平市河西鎮下莊村村民在村內玉皇廟的墻上,發現數份《抗戰導報》《抗戰畫報》,距今分別已有77年、76年的歷史。報紙上刊登著多篇直接反映當年中國人民抗戰的新聞。

  A 玉皇廟內墻上發現70多年前的抗戰報紙

  “村里的玉皇廟內,墻上張貼著幾張70多年前的《抗戰導報》。”6月11日上午,在高平市河西鎮下莊村的玉皇廟,66歲的村民郭東旺對記者說:“我看廟收拾衛生時,發現了墻上的報紙,就是不知道是否有價值。”

  今年70歲的一村民說:“我們小時候念書的時候,玉皇廟的二樓就一直鎖著,后來成了村里的倉庫。”

  十幾年前,設在玉皇廟的倉庫騰空后,郭東旺就自愿開始守護起玉皇廟。最近,他在廟內地藏王殿的二樓打掃衛生時,將堆放在墻邊的雜物收拾一空,發現了張貼墻上的報紙。

  想到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郭東旺聯系了本報記者。

  B 真實再現晉察冀邊區軍民抗戰的悲壯歷史

  從現存的四張《抗戰導報》的版面看,一版為“國內外要聞”;二版為“本縣新聞”,還設有“法令專刊”“街頭黑板”等欄目,中縫是“遺失聲明”“尋人啟事”等實用信息。

  “民國二十七年十二月九日第四二號”《抗戰導報》一版刊登的國內外要聞是:“清華西吳敵面犯未逞新絳敵侵入三泉張村與我有激戰吳城敵以三路進犯被我夾擊將潰”,所用訊頭為“潼岡五日電”。新聞“此次上海戰役斃敵達萬人”,訊頭是“香港六日電”;而“英援華運動協會設圣誕節并發宣言懇請各界慷慨認捐”一文,訊頭則是“倫敦七日路透電”。

  從這些訊頭似乎可以看出,在當時通訊并不發達的情況下,一張地方小報能與外界保持信息暢通,實屬不易。

  “鄂北我軍大有進展,我生力軍克服隨縣”“商城固始羅山漢川經我軍收復秩序甚好,皖江兩岸我炮兵陣地近仍不斷發揮盛力”“寧夏三芝敵被我軍擊潰”“晉北敵后臨汾增援,河津敵有援龍門企圖”“五臺戰事轉趨沉寂”……由于版面有限,而印刷字體較大,許多新聞幾乎都是言簡意賅的“一句話新聞”。即使是現在閱讀,仍可從中了解到當年抗戰前線的最新戰況。

  “第四五期”的報紙上,國內外新聞頭條為“王英偽軍潛逃多多”。由于字跡模糊不清,很難知曉新聞所涉及的“王英偽軍”為哪支偽軍。

  經查閱史料得知,從1933年到1937年,為把華北從中國分裂出去,日本帝國主義指使漢奸大搞“華北自治運動”。1936年,在日本人的導演下,蒙奸德王成立偽蒙自治政府。為配合偽蒙軍的攻勢,日本資助大量金錢、武器,指使內蒙古地區巨匪王英收羅土匪武裝,成立“大漢義軍”。這條新聞所報道的就是“王英偽軍”應該就是這段歷史。

  “增加抗敵力量,好賭的同胞們趕緊醒悟吧——公安局鳳玲嚴禁賭博”。在“本縣新聞”中,這條新聞尤為引人注目。原來,為了全身心投入抗擊日軍的侵略戰爭中,高平縣政府規勸有賭博惡習者戒賭,積極投身抗日。

  張貼《抗戰導報》的同面墻的右上方,還張貼著十張四開四版的《抗戰畫報》。其中兩期《抗戰畫報》字跡非常清晰,日期分別為“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二月二十六日”“民國二十八年三月十二日”。在“三月十二日”的“本期目錄”中,特別注明四版內容為“總理逝世紀念”。

  《抗戰畫報》是由高平縣抗戰導報社出版,與《抗戰導報》類似,報頭下方橫排有“經中華郵政冀記認為第一類新聞紙類”字樣非常清晰。

  《抗戰畫報》上有“高平縣軍政民聯歡大會”“敵軍能動員的海陸空”“土肥原三誘吳玉帥”以及日軍逼近我軍陣地、我軍戰士躍起準備與敵軍拼刺刀的一瞬間的畫面,從中即可領略當年抗戰的風云變幻,也能體會到敵我雙方近在咫尺時,我抗日戰士的勇敢頑強,真實地再現了晉察冀邊區軍民抗戰的悲壯歷史,具有很好的史料價值。

  記者查閱2010年由晉城市委、市政府編纂出版的《晉城歷史文化叢書·革命烽火》一書,從中看到了“高平犧盟會辦了《抗戰導報》”。盡管只有簡單一句話,卻證實了《抗戰導報》在當時抗戰中的地位。

  C “犧盟縣長”參與創辦

  記者在《抗戰導報》報頭的左邊,意外發現“懷奇”二字。經晉城當地專家指點,“懷奇”很可能與當時的高平縣縣長、共產黨員薄懷奇有關。

  經查閱史料得知,薄懷奇生于1912年,山西五臺縣東冶鎮人。1933年,入讀北京大學歷史系;1934年參加革命工作,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7月,薄懷奇畢業后回到山西,當時山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經形成“犧盟會”“決死隊”等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群眾組織和人民武裝。薄懷奇先后任“犧盟會”曲沃中心區委抗先總隊委員、決死三縱隊政治部民運科科長兼民族革命大學教官。

  1938年4月,高平縣的頑固縣長劉涵森破壞統一戰線,制造“高平事件”,于是當地引發“驅劉斗爭”。當年7月,薄懷奇任高平縣縣長。在任期間,薄懷奇積極宣傳抗日,號召全縣百姓擁軍參軍、捐糧捐款,支援抗日前線,人們稱他為“犧盟縣長”。

  薄懷奇的抗日熱情,從他支持創辦的《抗戰導報》上得以體現。在“民國十二月十三日,第四四期”《抗戰導報》第二版上的“街頭黑板”欄目中寫道:“老百姓是抗戰中的主力軍,所以我們老百姓想過安穩日子,只有一起團結起來和鬼子拼命才行。”這一觀點,與共產黨依靠人民群眾力量抗擊日寇是完全一致的。

  1939年年底,反動軍閥企圖消滅犧盟會和決死隊,薄懷奇帶領犧盟會骨干撤出太南,轉戰敵后。

  1981年10月至1988年6月,薄懷奇任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5年起兼任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并任《廣州市志·人物志》指導小組組長。1990年12月,他離休后仍任《廣州市志》主審。2000年,薄懷奇病逝。

  從薄懷奇履歷不難看出,《抗戰導報》出版期間,正是他出任高平縣縣長之時。由于他積極抗日,親筆為《抗戰導報》題寫了報頭。而從薄懷奇為報紙題寫報頭及目前發現的《抗戰導報》出版的期數來推測,這張報紙就是他上任高平縣長后,當年的9月份創刊的。

  雖然發現了珍貴的史料,但下莊村村民也發了愁:這些《抗戰導報》《抗戰畫報》對研究70多年前的抗戰歷史有很大的史料價值,但由于報紙張貼在墻壁上,如何完整地將其內容保存下來傳給后人,無疑是道難題。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山西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阳市| 南汇区| 兴业县| 板桥市| 偏关县| 桂林市| 潼关县| 阜宁县| 南平市| 太白县| 祁连县| 海晏县| 双城市| 抚松县| 乌拉特中旗| 甘孜| 宜丰县| 许昌市| 平果县| 邵武市| 萍乡市| 黄浦区| 邵东县| 泰来县| 汉阴县| 临邑县| 朔州市| 城口县| 启东市| 石渠县| 鸡泽县| 莆田市| 西宁市| 稷山县| 崇阳县| 竹溪县| 邵阳市| 祥云县| 册亨县| 柯坪县| 湾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