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稱最早《法華經》刻于“唐僧”取經前
摘要:原標題:研究成果稱最早《法華經》刻于“唐僧”取經前 云居寺考古新發現——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歧豐)人們一直認為佛教“經王&rdquo
云居寺考古新發現——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歧豐)人們一直認為佛教“經王”《法華經》中的“藥王菩薩咒”是由“唐僧”玄奘翻譯出來以后才加進《法華經》的。昨天,房山云居寺石經最新研究成果的發布,動搖了這一說法。
房山石經與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羅炤介紹說,《妙法蓮花經》通常被人們簡稱為《法華經》,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被稱為“經王”,人們特別熟悉的觀音菩薩崇拜就來源于《法華經》。而在敦煌壁畫中,大量的畫面也是根據《法華經》的經文繪制的。
在房山石經山的雷音洞內,嵌置著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完整的漢文版本《法華經》。羅炤介紹,1600多年來,中國佛教界一直使用的是鳩摩羅什譯本《妙法蓮華經》。歷來通行的說法是,《法華經》中的“藥王菩薩咒”等5段咒是鳩摩羅什譯本原來沒有的,玄奘翻譯出來以后才加進《法華經》。但是,雷音洞本《法華經》中有“藥王菩薩咒”等全部5段咒,雷音洞建成于隋煬帝大業十二年,即公元616年,刊刻這些咒文的時候,玄奘只有13歲左右,還不可能翻譯經文。
羅炤說,玄奘確實翻譯了“藥王菩薩咒”等咒文,在《高麗藏》里,他的翻譯助手玄應編著的《一切經音義》中找到了玄奘譯的“六首”咒,但文字與鳩摩羅什譯本《法華經》的5段咒文差別很大。羅炤表示,希望通過對云居寺石經的研究,能夠對佛教經典《法華經》進行校訂。由于涉及的資料太多,問題十分復雜,需要海內外、國內外有志之士集思廣益,多方面通力合作。
■鏈接
雷音洞和石經
石經山上的雷音洞建成于隋煬帝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人工構筑的佛殿,已歷經1399年風雨滄桑,是古代石構建筑杰作。
雷音洞是在隋煬帝的蕭皇后及其胞弟蕭瑀的慷慨捐施和大力支持之下建成的,它利用天然山洞,事先經過精密的測量和設計,四壁嵌置的147方石經巧妙組裝、緊密連接,形成牢固的整體架構,既是虔誠供奉的神圣經典,又是極其珍貴的古代書法杰作和標準化的建筑構件。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北京晨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