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從明孝陵寄出的明信片亮相
摘要:原標題:百年前從明孝陵寄出的明信片亮相 貼大清蟠龍郵票 □金陵晚報首席記者 于飛 都說明孝陵是南京的“明信片”,你看過清末民國明孝陵最老的明信片嗎?
□金陵晚報首席記者 于飛
都說明孝陵是南京的“明信片”,你看過清末民國明孝陵最老的明信片嗎?最近,南京明孝陵博物館從法國、美國、日本征集到14張這樣的老明信片,讓經歷了600多年風霜的明孝陵文物,逐漸顯露出當年的歷史風貌。
100多年前寄出的明孝陵明信片
明孝陵博物館陳列部的陸寧告訴記者,清朝末年,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這個古老又神秘的東方國度,為了向遠在故國的親友傳達信息并且介紹中國,很多人都采取了寄明信片的方式。
記者注意到,這批征集來的明信片發行時間基本都在1910年到1930年,既有當時中國、法國、日本等郵政部門的公開發行,也有上海中華書局、南京下關寶來館、日本東京京橋關彌三郎商店、東京銀座閧商店的私家印制,其中還有2張為實寄明信片。
陸寧告訴記者,兩張實寄的明信片一張背貼大清蟠龍郵票,由美國游客從上海寄往美國;另一張背貼法國郵票,為法國游客從上海寄往法國,非常罕見和珍貴,也是以往從來沒有出現過的。記者看到,1911年7月18日寄往美國的明信片,圖案是明孝陵石人,由于當時郵遞很困難,明信片還從日本的郵局有過一次中轉。而1911年6月21日寄往法國的這張明信片,風景是明孝陵明樓。
寄到國外要蓋好幾個郵戳
和明信片的影像題材一樣,老明信片上的郵戳、郵票也洋溢著濃厚的歷史韻味。郵戳越多意味著故事越多,郵票越獨特價值自然也越高。比如一張從南京寄往美國的明信片上,從正面到背面,蓋著好幾個郵戳。在那個時代,一封信件的投遞需要花費六個星期左右的時間。
陸寧說,這次征集到的明信片,正面印刷均為當時的明孝陵照片,內容涉及明孝陵神道石象路、翁仲路石像以及欞星門、文武方門、內紅門、方城明樓等陵宮區建筑遺存,這些明信片基本上都是在國外定居的中國收藏者以及旅行者淘來的,價值不菲。陸寧說,經過他們的比對,明孝陵此次征集的明信片尚未在相關出版物中刊布。
神道上文臣武將有點“駝背”?
“這些明信片真實呈現了那個年代的明孝陵景象,比之現在游人絡繹不絕的明孝陵,這些老照片上的往日風物更顯幽靜滄桑”。
據介紹,當時明孝陵的建筑遺存,殿頂及墻檐屢經兵燹已損毀殆盡,而在神道上也是雜草叢生,所以看到的景象和現在完全不同。
也有人仔細拿今天的明信片和過去的對比,在一張石像明信片上,近百年前的象牙更加“挺拔”,現在的有點下垂;而現在照片拍攝的文臣、武將的背,甚至有點“駝背”。對此,專家告訴記者,根據幾年前的測量,明孝陵石刻造型的尺寸甚至弧度都沒有太大的變化,這些差異,完全是因為視覺原因造成的。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金陵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