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鄉土文化 老照片

明玉帶懸浮腰間象征主人身份地位

2015-06-29 17:54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xmx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原標題:明玉帶懸浮腰間象征主人身份地位 失去實用功能  蔣衛東  198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長,現為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玉

原標題:明玉帶懸浮腰間象征主人身份地位 失去實用功能

  蔣衛東

  198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長,現為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玉文化中心專家委員、浙江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

  玉帶是明代輿服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考古發掘中,明代玉帶出土數量較多,從明代初期洪武四年的汪興祖墓,早中期的魯王朱檀墓、梁莊王墓、寧王系諸王墓,到明末萬歷皇帝的定陵、崇禎七年的益定王夫婦墓等,均有數量不等的玉帶發現。

  明代初期玉帶延續元代風格,帶銙數量沒有定制,造型多種多樣,亞字形、葵花形、半月形等特殊形制仍較為常見。從明代早期的永樂年間開始,玉帶基本形成定制,雖然玉帶仍分雙鉈尾與單鉈尾兩種,單鉈尾玉帶的帶銙數尚不明確,但雙鉈尾玉帶的帶銙總數已固定為20塊,帶銙形制也固定為長方形、桃形、小長條形及弧首長方形等幾種組合。具體排列正如明代文獻所記“明制:革帶前合口處曰三臺,左右排三圓桃。排方左右曰魚尾,有輔弼二小方。后七枚,前大小十三枚”。即玉帶由前后兩條組配而成,前帶有大小13塊帶銙,正中的“三臺”由1塊長方形帶銙及其兩旁各1塊小長條形帶銙組成,“三臺”的兩側,依次各有3塊桃形帶銙(“三桃”)、1塊小長條形帶銙(“輔弼”)和1塊弧首長方形帶銙(“鉈尾”);后帶則排列7塊長方形帶銙(“排方”)。

  明代的玉帶銙用料較薄,除光素者外,銙面多以減地淺浮雕、高浮雕,多層鏤雕及透雕等技法琢紋,裝飾有纖細繁密而富于變化的云龍、飛禽、走獸、花草、人物及當時盛行的吉祥圖案等。明代早期承襲元代多層鏤雕技法,帶銙紋飾交叉纏繞、錯綜復雜,常見云龍、動物、花卉紋飾;中晚期紋飾常區分出上層的主紋與下層的底紋,帶有吉祥寓意的圖案開始流行,紋飾極為豐富,象征祥瑞的龍、鳳、麒麟、祥云,寓意吉祥的獅、鹿、馬、駝、羊、兔、魚、鶴、綬帶鳥等動物,松、竹、梅、靈芝、荔枝、牽牛花等植物花卉,還有訓獅、嬰戲、臣僚等人物以及花托喜、福、壽等文字。琢紋技法比早期更多樣,但紋飾趨于裝飾化與格式化,較之宋元,氣勢上大為遜色。

  明代的雙鉈尾玉帶,帶圍遠遠大于人的腰圍,因此失去了系衣束腰的實用功能,而成為懸浮在皇室貴族或官員腰部象征身份地位的禮儀性服飾。隨著滿清入關,服飾制度大變,流傳了一千多年的玉帶也就此銷聲匿跡。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廣州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县| 蒲江县| 千阳县| 霍林郭勒市| 霞浦县| 额尔古纳市| 十堰市| 日土县| 盐津县| 彰化市| 中西区| 长乐市| 铁岭县| 南汇区| 罗源县| 天长市| 新巴尔虎左旗| 集安市| 巴林右旗| 和硕县| 镇平县| 长白| 定西市| 从化市| 藁城市| 炎陵县| 玉屏| 建平县| 兴义市| 万全县| 福鼎市| 剑河县| 保亭| 平泉县| 安福县| 宁南县| 桦甸市| 鹰潭市| 宾阳县| 西昌市| 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