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鄉土文化 老照片

河北發現距今約2000年石磙

2015-07-14 16:5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xmx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原標題:河北發現距今約2000年石磙 上底呈現六瓣花形狀  新華網石家莊7月13日電(記者范世輝)河北文物部門近日在臨漳縣杜村鄉高夾河村發現一古石磙,推測為漢代時期農民

原標題:河北發現距今約2000年石磙 上底呈現六瓣花形狀

  新華網石家莊7月13日電(記者范世輝)河北文物部門近日在臨漳縣杜村鄉高夾河村發現一古石磙,推測為漢代時期農民用作碾米的生產工具,距今已有2000余年。

  石磙呈圓臺形,上底直徑75厘米,下底直徑80厘米,母線90厘米,重2000余斤,是解放前后一般石磙重量的4倍。石磙中心為鐵軸,上底呈現六瓣花形狀,下底呈現八角形且內套一蓮花圖案。

  “這座石磙是村民在一個大坑里挖土時意外發現的。”高夾河村71歲的高中海老人說。據介紹,除了石磙,在大坑里還發現土木灰、陶瓷片、鋤勾等物品。

  記者看到,坑深有7米左右,每隔3至5厘米,土層便有一條清晰的界限。據介紹,臨漳縣地處太行山東麓山前平原與漳河沖積扇平原交會處,過去漳河無人治理,西出太行,居高臨下進入臨漳,每次決口留下淤泥厚度三五厘米左右,因此土層之間界限明顯。

  “可根據漳河決口留下的淤泥厚度,大致推算出地下埋藏物的年代,結合石磙造型,我們推斷其是漢代的。”臨漳文史專家黃浩說,“當時這里應該是古代村落所在地,因漳河發水,房屋、生產生活工具等被掩埋,才留下這樣的遺存。”

  當地文物部門認為,石磙代表了當時的雕刻工藝和生產力水平,對研究漢代時期農村居民生產生活工具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威市| 政和县| 宜州市| 建阳市| 肇东市| 阳城县| 赣州市| 长乐市| 万宁市| 时尚| 烟台市| 凤凰县| 郁南县| 雷波县| 江永县| 平和县| 鄂尔多斯市| 攀枝花市| 汕尾市| 郧西县| 福州市| 呼图壁县| 隆昌县| 建宁县| 酒泉市| 商河县| 科技| 茶陵县| 浪卡子县| 临海市| 阿合奇县| 定安县| 略阳县| 兰西县| 偃师市| 仪陇县| 蒙自县| 平乡县| 博野县| 斗六市| 高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