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發現\"北京人\"用火新證據 探訪神秘猿人洞
摘要:周口店遺址(來源:光明網)人民網北京7月20日電 (易瀟)7月17日,房山周口店遺址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亞洲舊石器考古聯合會主席高
周口店遺址(來源:光明網)
人民網北京7月20日電 (易瀟)7月17日,房山周口店遺址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亞洲舊石器考古聯合會主席高星宣布,在周口店遺址發現了“北京人”有控制地用火的新證據。這說明,距今約40萬年至50萬年前,曾經在猿人洞內生活過的“北京人”已經能夠控制火了。
此消息一出,再度引發了大眾對周口店遺址的關注。雖然,周口店遺址早在1987年就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但大眾對此地認知度卻很有限,有媒體報道稱,游覽此處的年游客量還不及故宮4天多。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探訪周口店遺址猿人洞,揭開這里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1929年首次發現北京人“頭蓋骨”
四顆“頭蓋骨”卻因戰亂遺失
周口店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距離北京城約50公里,誕生于約50至70萬年前。雖然在周口店遺址發現的不是現今最早的古人類,但這里發現的人類化石、用火遺跡、石器、骨針、裝飾品等考古材料卻非常豐富、系統。
1921年,瑞典科學家安特生就在周口店龍骨山發現了三枚“北京人”的牙齒,而第一顆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是1929年由裴文中發現的,這個發現震驚了世界學術界,可過度的關注也給它們的命運埋下了危機。1941年,本來希望能夠運到國外逃避戰亂的4顆頭蓋骨在途中遺失,至今下落不明,在短暫的重見天日之后,它們再度回歸沉寂。
而目前僅剩的一顆‘北京人’頭蓋骨是1966年發現的,收藏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并不作對外展出。
局部存坍塌和落石隱患
挖掘出“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是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俗稱“猿人洞”,高40米,自上而下分為13個文化層,每一層都出土了不同的化石材料,因長期受自然侵襲風化,存局部坍塌和落石隱患。
據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負責人介紹,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原是一個天然石灰巖溶洞,發現于1921年,1927年開始系統發掘,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斷,解放后恢復工作。幾十年來,主要發掘了堆積的中段(約27000立方米)。
為了更好地保護猿人洞,經過多次討論、修改,2011年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完成了目前的猿人洞保護方案。
年游客量不及故宮4天多
對于世界各地的考古學家來說,周口店遺址無疑是一座圣殿。在這里,曾生活著距今70萬年至3萬年不等的北京人,但由于遺址的特殊性,周口店遺址受眾面窄,游客數量自然不多。
在周口店遺址,三三兩兩的游客邊走邊看,可他們“不知道看什么”。一名外地游客說自己慕名而來,然而除了一個巨大的洞穴以及漫山的綠色外,他不清楚“還有什么可以看的。對于普通游客,周口店遺址還屬于一個陌生的地方。
據周口店遺址管理處主任董翠平介紹,近幾年周口店遺址的年游客數量大約在15萬人次左右。而這個數字好于國內其他人類遺址,但還不及故宮4天的游客,后者的日均游客量超4萬人次。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