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馬占山:幼年上山落草 曾任偽滿軍政部總長
摘要: 東北義勇軍的一隊騎兵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日軍侵占沈陽,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它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同時也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近日
東北義勇軍的一隊騎兵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日軍侵占沈陽,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它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同時也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近日,曾旅居日本,出版《國破山河在》《尊嚴不是無代價的》《退后一步是家園》等抗戰歷史著作的知名作家薩蘇,繼續查閱大量中外資料,走訪東北抗戰故地,創作了《一千年的抵抗》一書,回顧那段中華民族的血淚史,全面深入地解讀了東北抗戰往事。
1931年年底,東北軍主力撤出東三省。同時,一支新的軍事力量——東北抗日義勇軍在東北大地上蓬勃發展。這并不是一支統一的軍隊,它包括黃顯聲將軍組織的遼南抗日義勇軍,王德林組織的吉林自衛軍,唐聚五的遼寧人民自衛軍等,也包括馬占山等在原正規軍部隊損失殆盡,并被東北軍取消番號后重新組建的部隊,甚至包括曾縱橫山林的綠林武裝。這些武裝沒有統一的指揮,也沒有統一的指導思想,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抗日救國”。
1933年2月,聶耳隨“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到赤峰敖漢旗四家子鎮慰問義勇軍。當時,三營營長劉鳳梧指揮官兵唱起義勇軍軍歌《義勇軍誓詞歌》,聶耳大受鼓舞,以此為基礎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后來,田漢在上海監獄中重新創作了歌詞,這首歌成為永恒。
1933年以后,日軍加強兵力,各路義勇軍各自為戰,缺乏統一指揮,逐漸招架不住日軍的進攻,其在抵抗力量中的地位逐漸讓位于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一部分義勇軍部隊后來也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的前身,繼續在這塊土地上戰斗。
本篇口述,薩蘇詳細回顧了幾段義勇軍的抗日故事。義勇軍沒有足夠的軍事訓練,裝備也極差,但憑普通中國人不甘故土淪亡的精神,在付出極大犧牲的同時,給予了日軍極大的打擊。日軍在這場侵華戰爭中被擊斃的第一個聯隊長、第一個將軍,都是義勇軍的戰果。在《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中,那段往事也重新一一浮現。
抗日英雄馬占山
如果說在日軍入侵東北的過程中,中國的抵抗者們有一面旗幟,那就是馬占山將軍了。他既是東北軍重要的愛國將領,又是北方義勇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東三省三個省政府中,唯一不肯豎起降旗的,就是黑龍江省代省主席馬占山。1931年11月4日,日軍向江橋守軍陣地發起猛攻。馬占山下令抵抗,史稱“江橋抗戰”,打響黑龍江抗敵第一槍。
馬占山1885年生于今吉林省公主嶺市,滿族,幼年家境貧寒,上山落草,因善騎射,講義氣,被推為綠林頭領。后招安投靠奉軍,跟隨黑龍江督軍吳俊升,因屢立戰功做到東北邊防軍騎兵師師長和黑河警備司令。九一八事變后,張學良任命他出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
馬占山是全國最有名的抗日英雄,上海甚至生產了“馬占山”牌香煙,深受歡迎。與大多數東三省抵抗部隊裝備低劣不同,出身正規軍的馬占山部隊裝備有大炮,甚至有少量裝甲部隊,有大量精銳騎兵,與日軍作戰經常能針鋒相對,不落下風。
在抗日英雄的光環之外,馬占山的抗日經歷中,有一段被認為不甚光彩的歷史,1932年3月,他曾出任偽黑龍江省長兼任偽滿洲國軍政部總長。對此,有的觀點認為馬是詐降,有的觀點認為馬是投降。但當時馬占山此舉引發了極大震動,以至于關內一片罵聲,關外馬占山的衛隊搶了其黑河老家。
馬占山是投降還是詐降,今已無法考證清楚,但有三件事不容否認。一、馬占山出任偽職,最重要的條件是黑龍江省“自治”,日方不得干涉其內部事務。這種名義上虛與委蛇,實質上割據保存實力的做法,在軍閥混戰時代頗為流行。但同樣熟悉東方文化的關東軍沒有遵守這個條件。二、馬占山在擔任偽職期間,想方設法不在賣國文件上簽字,甚至自稱不識字。三、馬占山僅任偽職一個月,隨即于4月輾轉到達黑河,重新舉義,繼續抗日。經過周密計劃,他竟從日軍手中弄到偽滿幣兩千多萬元(相當于銀元兩百萬元),三百匹戰馬和十幾卡車物資,成為此后抗戰的重要經濟保障。
追隨馬占山抗日的原東北軍官兵,在得知其投降后發生暴亂,而得知將軍重舉義旗后,又大多義無反顧地追隨。我更愿意相信馬占山當時的舉動,是內外交困之下施展的手段。畢竟,此前此后,馬占山抗日的決心和功績,都可說天日可鑒。
由于遭到欺騙,日軍對馬占山恨之入骨。從1932年6月10日到7月27日,關東軍組織了八次對馬占山的攻擊,都被馬巧妙擺脫或打退。此間,馬占山針鋒相對,多次發動對齊齊哈爾、哈爾濱等地的反攻。
由于眾寡懸殊,孤懸敵后,黑龍江保衛戰最終以失敗結束。1932年12月5日,馬占山從滿洲里隨蘇炳文軍撤入蘇聯。退出東北的馬占山在西安事變中率先響應在文告上簽字,此后組織“東北挺進軍”,一度試圖反攻東北。東北抗日聯軍為此還曾經派出王明貴將軍所部翻越大興安嶺,西征內蒙古進行接應。
大戰拉哈鎮
1932年11月,馬占山和蘇炳文東西呼應,發起了對齊齊哈爾的大反攻,也是義勇軍歷史上對東北省會的最后一次反攻,主戰場就在黑龍江省訥河縣拉哈鎮。拉哈之戰距離九一八事變已經整整一年。馬占山在完全沒有餉彈接濟的情況下竟然發動了對黑龍江省會的反攻,實屬不可思議!
1932年9月23日,呼倫貝爾警備司令兼海滿路(海拉爾至滿洲里)護路軍司令蘇炳文在海拉爾召集軍官集會,10月1日舉行東北民眾救國軍成立誓師大會,正式舉旗抗日。日軍當即調集重兵前往鎮壓,雙方在大興安嶺隘口展開戰斗。
東北民眾救國軍在海滿地區的抗戰,吸引了大批日偽軍,馬占山重新組織兵力對日軍發起攻勢,四路大軍圍攻省城齊齊哈爾。
所謂大戰拉哈,只是1932年后半年義勇軍發動的一連串進攻之一,泰安、穆棱、敦化……處處都是義勇軍奮力反攻的戰場。
由于日軍兵力不足,馬占山軍勢如破竹,先后攻克拜泉、克山、訥河、安達、青岡、通北、龍鎮、巴彥,于10月20日到達拉哈站附近,日軍小泉聯隊兩千六百余人駐守于此。此時,李海青與鄧文兩軍亦先后攻占了昂昂溪和安達,蘇炳文拿下了富拉爾基,形勢大好。馬占山遂親自指揮對拉哈的進攻。
為切斷敵人的后路,義勇軍21日將楊大屯以西30華里鐵路破壞,并包圍了拉哈站,向日軍發起猛攻。由于敵人火力甚強,義勇軍無重武器,激戰至28日未克。31日,義勇軍用大車木軸自制“木炮”轟垮了車站樓房,又往地窖內注入煤油點火焚燒。激戰至29日,義勇軍攻占了拉哈街區,日軍退縮至車站堅守,雙方僵持。
此時,日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鑒于北滿形勢嚴峻,決定將騎兵第一旅團和騎兵第四旅團急開北滿,將關東軍飛行隊的轟炸第十二大隊和偵察第三中隊亦轉場至齊齊哈爾,均歸第十四師團長松木直亮指揮,以加強北滿的作戰力量。日軍逐次集中于齊齊哈爾地區后,武藤信義決定先肅清嫩江以東地區的義勇軍,再轉移兵力至嫩江以西。松木直亮以第十四師團主力和兩個騎兵旅團、三個飛行中隊率先向拉哈等地的義勇軍發起反擊。
正當馬占山軍仍在拉哈與守敵糾纏之時,日軍四千余人和偽軍一旅組成的援軍趕到,對義勇軍形成包圍之勢。義勇軍官兵已鏖戰良久,傷亡疲勞過甚,遂被迫撤離拉哈,整個戰斗殲敵六百余人。
日本在1963年出版的《滿洲,夕陽的原野》(原敬一著)一書中,也記錄了這次戰斗。盡管文中將馬占山將軍形容成馬匪首領,但承認將軍的衛隊在冰天雪地中打啞日軍機槍后曾躍馬沖鋒,以套索拉倒木柵沖進鎮內,用馬刀砍殺日軍,異常剽悍。最后在日軍重炮還擊中才兵敗而退。此戰拉哈日軍被圍攻半個月,馬占山將軍的部隊把所有來援的日軍頂在拉哈之外。
拉哈之戰,義勇軍雖未全功,但在被敵反復追剿,傷亡慘重的情況下,仍能奮勇反攻,包圍日軍重鎮達十余日,進逼省城。馬占山和黑龍江義勇軍的英勇戰斗,只能用“壯哉”來形容了。
神秘的義勇軍裝甲列車
據統計,東北義勇軍人數最多時達到二十多萬,但槍支最多也沒有超過十三萬條,其他的只能靠大刀長矛。日軍進攻黑龍江時曾出動航空兵力,并動員了大量裝甲車輛,以充分發揮其裝備優勢。當時,馬占山接受記者采訪,被問到有沒有飛機,他只能苦笑,說江橋陣地上只有幾千追隨自己多年的戰士而已,除此之外,一無所有。丟了沈陽的兵工廠,又和關內斷了聯系,義勇軍和日軍最大的差距,一是訓練,二是裝備。
要說義勇軍絕對沒有重武器,也不完全正確,在日軍陸軍恤兵部出版的《滿洲事變寫真大全集》中,有一套日軍攻占海林時拍攝的照片,其中一張,展示了日軍從義勇軍手中奪取的一列裝甲列車。從照片上看,這列裝甲列車至少包括兩節,其形制與東北軍中裝備的俄式裝甲列車比較接近。義勇軍居然擁有這樣的戰車,簡直讓人忍不住驚嘆“奢侈”。
根據日軍記錄,這列裝甲列車曾有力地阻擊了日軍對海林的進犯,甚至一度打退第十師團村井旅團的進攻。日軍在夜間對裝甲列車發動夜襲,雙方的格斗一直持續到列車之內,戰斗過程十分慘烈。
這場戰斗發生在海林。1932年4月,馬占山二次舉義,在依蘭的李杜等義勇軍將領深受鼓舞,遂盡起精銳,分三路反攻哈爾濱。其中,左路軍馬載舟部即沿海林、鐵嶺河路線進軍。此時,日軍以第十師團村井旅團和依田旅團乘輪船由松花江順流而下,繞襲義勇軍側背,于5月17日突然出現在依蘭城外,在依蘭坐鎮的李杜和丁超猝不及防,只來得及帶少數人員退出。攻占海林和與義勇軍裝甲列車的交鋒,就是這次日軍繞襲作戰中的一次戰斗。
九一八事變前后曾在蘇波戰爭中大顯威風的裝甲列車,是東北軍裝甲兵部隊中最主要的兵器之一。東北義勇軍進行抗日作戰時期,部分原東北軍將領帶部隊參戰,其所屬的裝甲列車,大約也就是義勇軍最重型的武器裝備了。一列裝甲列車擋住一個聯隊的日軍雖然有些不可思議,但想想一直和使用大刀長矛的對手交鋒,突然發現這樣一個大家伙迎面而來,日軍恐怕一時間根本不知道如何應付。
根據記載,馬占山、蘇炳文部隊也曾使用裝甲列車與日軍作戰。可惜,這種武器太少,而且必須依托鐵道才能使用,因此不能完全左右戰局。口述 薩蘇 安然 撰文 何玉新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