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自造巡洋艦\"平海\"號:擱沉后被日軍修復自用
摘要: ■ “平海”號輕巡洋艦 抗戰爆發時,中國海軍最強大的軍艦是兩艘巡洋艦,即“寧海”號和“平海”號。其中,“寧海”號為中國
■ “平海”號輕巡洋艦
抗戰爆發時,中國海軍最強大的軍艦是兩艘巡洋艦,即“寧海”號和“平海”號。其中,“寧海”號為中國向日本訂購,而“平海”號則是中國自行建造的首艘輕巡洋艦,也是民國時期中國自造的最先進戰艦。
坎坷的建造歷程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中國,海軍建設隨即被提上議事日程。1930年,國民政府向日本訂購“寧海”號巡洋艦,同時出于發展民族造船業的考慮,國民政府決定引進“寧海”號圖紙在國內自建同型艦,這就是“平海”號。
1931年6月28日,“平海”號在上海江南造船廠動工,為鼓勵“國艦國造”,國民黨海軍司令陳紹寬親自出席開工典禮。根據設計,該艦和“寧海”號一樣,將裝備3門雙聯裝140毫米主炮、4門76毫米高炮和2座雙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平海”號的動力設備為兩座往復式蒸汽機,比“寧海”號減少一座,總功率約7500馬力,最大航速21節,以12節航行時續航力可達5000海里。但與“寧海”號不同的是,“平海”號巡洋艦不再搭載水上飛機。
“平海”號原定于1933年下水,但由于日方故意在零件供應方面作梗,“平海”號直到1935年才下水,等到設備舾裝完畢,時間已到了1936年6月,距離全面抗戰爆發僅一年。1937年4月,齊裝完備的“平海”號成為中國海軍第一艦隊旗艦。
奮勇抵抗,擱淺江畔
抗戰爆發后,由于實力不濟,中國海軍只能在長江下游江陰段建立阻塞線,抵抗日軍西進。“平海”號和“寧海”號作為中國最新銳的戰艦,被安排到保衛阻塞線的戰斗中。
1937年9月10日,日本海軍第2聯合航空隊進駐上海,開始對江陰阻塞線附近的中國艦隊展開空襲。9月22日,日軍18架戰機從三個方向直撲“平海”號,力求炸沉這艘旗艦,中方各艦艇一齊開火,使日機一度無法靠近,但當第二批日機到達后,中國海軍的防空火力逐漸難以抵擋,“平海”號多處中彈,但依然堅持抵抗。這一天的戰斗持續6個小時左右,“平海”號自身傷亡28人,但它與友艦共同擊落日機4架。
9月23日14時,日軍先以9架92式攻擊機壓制江陰要塞的炮位,接著以12架94式轟炸機、14架96式轟炸機,以及“加賀”號航母上起飛的16架艦載機,集中攻擊“平海”號。“平海”號周圍彈落如雨,其中2枚60千克炸彈擊中艦體。“平海”號不得不撤往南京,但日機緊追而來,分批輪番轟炸。鏖戰中,“平海”號各炮炮管均因發射過量而燙手,但水兵們仍奮戰不止,這一天又擊落日機4架,同時被3枚炸彈炸穿機艙,江水涌入,官兵們爭先恐后跳入水中堵塞漏洞。怎奈艦身進水太多,“平海”號艦體向左側傾45度,吐著濃煙,擱沉于十二圩淺灘,而姊妹艦“寧海”號也在日軍反復空襲中受損,于24日坐沉于八圩。
1938年,日軍將擱淺的“平海”號和“寧海”號打撈起來拖回日本,準備修復自用,但因之后太平洋戰爭爆發,造船廠工期繁忙,兩艦改裝工程擱置下來。但到了1944年6月,由于一線艦艇損失嚴重,日本人又打起兩艦的主意,經過草草整修后,“寧海”號更名為“五百島”號,“平海”號更名為“八十島”號,送入日本海軍服役。10月,“平海”號加入日本海軍第一運輸戰隊,參加萊特灣海戰,11月25日在呂宋島海面被美軍飛機擊沉,結束了命運多舛的一生。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