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橢圓星系最適合生命存在
摘要:對于生命來說,宇宙中可能也有“好社區”與“壞社區”的差別。英美科學家分別研究發現,古老的巨型橢圓星系可能最適合成為生命的搖籃,矮星系的條件最
對于生命來說,宇宙中可能也有“好社區”與“壞社區”的差別。英美科學家分別研究發現,古老的巨型橢圓星系可能最適合成為生命的搖籃,矮星系的條件最糟糕,而我們的銀河系這樣的螺旋星系只能算中等。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報道,這兩項研究的基礎都是估算星系中擁有“宜居帶”的恒星的數量。宜居帶指與恒星距離適中、可以支持液態水存在的區域。液態水是生命存在的關鍵條件之一,地球就處在太陽的宜居帶里。
英國達勒姆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提出,對生命友好的星系應當擁有大量恒星,這樣才能有足夠多的行星;同時星系中恒星誕生的速率必須很低,使得超新星爆發盡量少。超新星爆發是恒星死亡時發生的劇烈爆炸,它產生的強烈輻射會在鄰近區域里造成生物大滅絕。
達勒姆大學研究人員將銀河系與其他星系進行對比,發現大型橢圓星系最符合上述條件。據他們估計,按一個銀河系擁有一顆宜居行星計算,一個大型橢圓星系里可能會有1萬顆這樣的行星。
美國內華達大學的另一項研究從伽馬射線暴考慮問題,這是一種比超新星爆發更劇烈、更具殺傷力的天文事件,一般認為也與恒星有關。據認為,地球在過去5億年里只經受過一次伽馬射線暴襲擊,發生在約4.4億年前的奧陶紀,造成了地球生命的第一次大滅絕。研究顯示,在恒星誕生較為劇烈的矮星系中,行星遭受伽馬射線暴襲擊的頻率要比地球高100倍,因此矮星系對生命也不大有利。
此外,大約110億年前,宇宙處于恒星誕生的高峰期,當時空間中充滿了伽馬射線暴,與那時相比,現在的宇宙已經平靜得多。研究人員說,這意味著隨著時間推移,宇宙中擁有宜居帶的行星也會增加。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