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早提出保護老北京城墻?
摘要: 提起老北京城墻,人們會馬上想起梁思成,他與陳占祥共同提出的“梁陳方案”被認為是古城改造的最佳解決方案,因該方案被否決,導致老北京城墻所剩無幾,令后人
提起老北京城墻,人們會馬上想起梁思成,他與陳占祥共同提出的“梁陳方案”被認為是古城改造的最佳解決方案,因該方案被否決,導致老北京城墻所剩無幾,令后人唏噓不已。
其實,“梁陳方案”被否決有不得已的一面,該方案的設計核心是一個巨大的中央辦公區,沒有住宅,甚至少有商業設施,在當時“勤儉建國”的背景下,顯然有些過奢,此后因“抗美援朝”,政府開支受限,更無實施可能。戰爭結束后,相關空置土地早已被各機關占據,“梁陳方案”只能束之高閣。
其實,不論是“另建新城”還是“將城墻改造成花園”,都不是梁思成最早提出的,而是此前早有實踐,但結果均不理想,這也為“梁陳方案”蒙上了陰影。
北京最早的“另建新城”計劃是民國初年京師警察廳提出的“香廠新市區建設方案”,香廠指南抵先農壇、北至虎坊橋大街、西到虎坊路、東到留學路的地段。這里地勢低洼,多販香、制香者,故稱“香廠”。
由于有大塊閑置土地,適合開發新城,規劃者認為“那塊地向來是一片積水,所以入手辦法,先得把洼地墊平,才能談到建設……先由外城警廳設法取土墊洼”,經平整之后,“許多商民爭先恐后呈領蓋房”,并且市民商販均對建筑商場“十二分贊成”。但當時資金不足,只好擱置。
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重啟該計劃,以使“首都氣象有整齊劃一之觀”,到1918年,這里先后修建了仁民醫院、新世界商場、東方飯店等,都是請外國著名設計師來支持設計,“商店林立,多為新式建筑,可謂為北京最新式之商埠”,可意外的是,到1920年時,“香廠一帶今日世面尤為零落,……無復游人蹤跡,徒有高樓聳立,供人悵望而已”。
香廠新區失敗,因它與老城間交通不便,規劃上存有明顯失誤。
而最早系統提出“將城墻改造成花園”的,是留美學者白敦庸,他在1928年3 月著述了《市政述要》,其中有“北京城墻改善計劃”,1929年6月18日,白敦庸又編寫了《整頓北平市政建議書》。
白敦庸認為,應將城墻修葺改善后開放,作為公眾游觀的場所,同時將各城樓改造為圖書館、茶館,但應在城墻上多開辟城門以利交通,白敦庸描述改造后的城墻“將見游道高聳,溪池宛秀,樹木掩映,花草幽芬,歲值陽春,煙波鳥語,時入深秋,月明松翠,四時之景不同,而生情亦異。雖桃源之樂,山陰之勝,不是過也”,此與梁思成后來的構思極為接近。
當然,目前所知的最早提出保護老北京城墻的是冷萬谷的《北京的城墻不能拆》一文,發表于1912年。然而,老城墻與現代交通之間存有矛盾,而資金不充足限制了人們的選擇空間,結果只能留下遺憾。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