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將開放
摘要: 一段段殘破的磚墻,一片片銹跡斑斑的鋼板,一座座紀念碑、雕塑,一軸軸畫卷,一幕幕光與影的再現……將我們帶回到1937年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段段殘破的磚墻,一片片銹跡斑斑的鋼板,一座座紀念碑、雕塑,一軸軸畫卷,一幕幕光與影的再現……將我們帶回到1937年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壯歲月。
后天,一期改造工程順利完工的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公園)將正式向社會免費開放,它是全國唯一一座反映兩次淞滬抗戰的主題紀念館,也是淞滬抗戰的主戰場遺址所在。以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和原臨江公園“館園合一”“文綠結合”的模式,成為上海的重點文博場館。
無數英烈曾在此犧牲
臨江公園,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公園,位于寶山區淞寶地區,東臨濱江大道,西臨東林路,南北兩側均為住宅小區,總面積10.6公頃。1956年在清代寶山廟古址上建成公園,定名“共青公園”,1962年10月更名為“臨江公園”。這里,曾經是兩次淞滬戰爭的主戰場,無數英烈在此犧牲。這里承載著告誡世人拒絕戰爭、珍惜和平,弘揚中華民族奮發圖強、不屈不撓精神的重要使命。
為全面、客觀反映兩次淞滬抗戰的史實,讓游客了解淞滬抗戰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作用及歷史貢獻,2014年11月公園啟動改擴建。今年6月,臨江公園正式更名為“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公園內有淞滬抗戰紀念館、抗戰主題雕塑、御碑亭、古城墻、古水關、大成殿和數量較多的古樹等歷史遺跡,其豐富的人文底蘊使其成為寶山的標志性公園之一。全新的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公園)被打造成為“一個中心、四個基地”,即淞滬抗戰史展示中心和淞滬抗戰史研究基地、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防教育基地、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地。
精心改建館園合一
作為全國88個紀念點之一的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最大的亮點,在于“館園合一”的模式,精心打造淞滬抗戰紀念公園和國家級抗戰紀念館。
工程分二期實施,一期工程為配合上海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改造對象為公園東部,面積約3.46公頃,主要改造了公園東門和護城河橋梁區域,完成了警世鐘維修、淞滬軍民抵抗日軍大型雕塑拆建、調整了部分綠化景觀;紀念館內外也做了整修,擴大了展廳面積,改擴建的紀念館面積室內1500平方米,室外近8000平方米。
此外,一期工程還利用公園游樂場拆除空間新建了一個紀念廣場。今后在紀念廣場上既可以開展各種紀念活動,又可以將館內陳列拓展到館外。一期改造自2014年11月正式啟動,于今年7月31日全部竣工。記者實地探訪后發現,改造之后的公園,充分融入了抗戰主題精神,同時又滿足市民游憩和健身需求。
公園二期改造工程將結合景觀改造和紀念主題內容的充實、紀念館的擴建和陳列的優化等工作,形成以“抗戰-和平-遺存”為游覽主線,二期改造計劃于2017年7月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0周年之際完成。
公共藝術顯人文底蘊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公共藝術是淞滬抗戰紀念館的延伸和擴展,通過上海淞滬抗戰紀念碑、歷史之門、主題雕塑和紀念塔撐起整個淞滬抗戰紀念公園的紀念性空間。踱步歷史漣漪、無名英雄紀念碑、文化藝術展示區、匯聚、警世鐘,戰地重游,緬懷歷史。
在淞滬抗戰紀念館前,有兩個用銅管纏繞而成的巨大的繩結,非常引人注目。這個雕塑名為《結-1937》,寓意千股繩、一顆民族心,象征全國各方抗戰力量擰成一股繩的巨大能量,同仇敵愾,一致抗戰。
在公園的大草坪和硬地坪交界處,由四組同心黑色大理石和褐色琉璃構成一個火炬裝置《匯聚》,象征正義力量為和平事業匯聚于此,作出巨大犧牲和貢獻,最終迸發出熊熊的抗戰勝利之火。
圍繞《匯聚》蕩漾出一圈圈漣漪的藝術作品名為《歷史漣漪》,按時間順序鐫刻著中國抗日戰爭中22次最重要的戰役,并與此相對應的同時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大事記;在漣漪的局部還鑲嵌有浮雕等裝置藝術,以相關歷史事件的圖案,再現當年的戰斗畫面。
向遠處看,雕塑《歷史之門》以銹紅色鋼板結構的門形構筑物為主體,每一座門交錯重疊,既用傳統寫實的手法,又用現代藝術語匯,營造出莊嚴肅穆、凝重悲壯的歷史氛圍,警示人們銘記那段悲壯的歷史。雕塑又與青銅鑄就的《淞滬軍民抵抗日軍》人物雕塑和《上海淞滬抗戰紀念碑》統一在一個空間里,巍然聳立在歷史的長河中,表達當年抗戰的激烈,以及全國軍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保衛家園。
此外,《警世鐘》、《淞滬戰歌》等點綴于淞滬抗戰紀念公園多處的藝術品,都是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公園)改擴建工程中新增的亮點。將公共藝術融入整個抗戰紀念公園,是為了營造出神圣、莊嚴、肅穆的紀念性景觀,表達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以及內心深處所祈盼的和平。
大量史料首次公開
此次改擴建工程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對原來的陳列展覽重新布展,主要以八一三淞滬抗戰為主要內容,較全面地反映八一三史實,新增一批珍貴文物和室內藝術品。自2014年9月2日,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向社會各界發布“抗戰文物征集啟事”之后,到目前為止,共新征集文物千余件。后天,“血沃淞滬”——八一三淞滬會戰主題展也將正式開展,“血沃淞滬”主題展將展出文物194套(件),其中新增文物162套(件),部分文物系首次公開亮相。
據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館長唐磊介紹,此次展覽以文物、圖片為主,包括抗戰時期往來的電文、手令、戰役總結等文書,戰前敵我雙方的軍事地圖,官兵家書、嘉獎令、電影膠片,以及軍械、軍服、繳獲的日本軍旗等等。
其中有幾件特別珍貴之物,包括三卷由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八一三淞滬會戰老膠片,從佳士得拍賣得來的“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孫立人贈良醫葉大楨銀質紀念獎杯”,還有從德國弗萊堡軍事博物館借來的淞滬會戰軍事地圖,上面同時標注了中日雙方的軍事部署。
這些展品大多征集自東北、北京、上海、杭州、臺灣等地和海外的民間收藏者,烈士后裔家屬等。
為了充實展覽,紀念館還邀請著名畫家、雕塑家魏景山、夏葆元、邱瑞敏、章永浩等精心創作了14件抗戰題材藝術作品。此外,展覽輔以聲、光、電互動手段以及新媒體導覽系統,再現了“血肉磨坊”羅店之戰和寶山保衛戰,并對原有空間重新分隔、拓展,用最先進的陳展理念,全方位還原八一三淞滬會戰的歷史風貌,宣傳、展示淞滬會戰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及重要意義。
“通過展覽,不僅要強調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更要激勵華夏子孫‘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唐磊說。
淞滬抗戰紀念館
參觀路線指南
室外展示區>>>
《匯聚》——《歷史漣漪》——《淞滬戰歌》和《抗戰遺跡》浮雕墻——雕塑《結-1937》——《歷史之門》——上海淞滬抗戰紀念碑——雕塑《淞滬軍民抵抗日軍》——警世鐘——文化藝術墻
展館>>>
《淞滬魂》長卷石刻墻——序廳——《血沃淞滬》——影視廳——登塔——臨展區——服務區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