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車作專車 保險可拒賠
摘要: 原標題:私車作專車 保險可拒賠用戶用APP預約專車。(資料圖片)中國保監會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的最新表態,明確了各種私家車作拼車、專車的事故保險公司可以不予理賠。這
原標題:私車作專車 保險可拒賠
用戶用APP預約專車。(資料圖片)
中國保監會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的最新表態,明確了各種私家車作拼車、專車的事故保險公司可以不予理賠。這對于已習慣拼車或專車的乘客和司機左右為難,在更新的政策出臺之前,他們可能要自己承擔起一部分風險。
據媒體報道,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5部門對滴滴打車、優步中國、神州專車、易到用車4家專車平臺企業開展了聯合約談。
關于具體約談內容,官方雖暫未披露,但保監會近日發文對消費者提示,預約車輛如為非營運車輛,一旦發生事故,乘客和車主均可能面臨風險;同時,專車贈送保險的保障范圍,可能存在虛假和夸大宣傳,要看清保障范圍。
國家多個部門相繼表態,令許多習慣了打專車上下班的市民不禁疑問:“坐專車到底有沒有保險?”本報記者先后采訪滴滴快的、優步中國、神州專車、易到用車等公司并得到回應,以上4家公司均表示已直接和保險公司合作,購買了多險種保險。按照以上專車和出租車公司介紹的購買保險情況,只要是合法營運,乘客和司機都享有充分的保險。
那么,保險公司怎樣判定是否非法營運?怎樣判斷車上坐的是“朋友”還是“乘客”?廣州一家保險企業介紹,無論什么專車品牌,只要車源是合法的租賃車,購買保險后,保險公司都必須賠付,賠付額度則根據各家專車公司投保的類型和保費額度確定。但只要是私家車掛靠的(行駛證為非運營車輛),無論購買了什么類型的保險,保險公司仍可以拒賠,最終估計要靠法院裁決。
保險公司理賠人員表示,若私家車與租賃公司簽署了租賃合同而被用作專車的話,那么私家車的性質就變成了營運性質,在這種情況下,若租賃公司或者專車公司有幫車輛投保營運性質的車險,那么在發生車險責任事故的時候保險公司會進行賠付。
但若車輛并未投保營運性質的車險,僅僅投保了普通的商業車險,保險公司在認定其是營運性質的時候是會拒賠的。“不過保險理賠人員在查勘車輛性質的時候存在一定困難,一般會從車輛行駛記錄頻繁程度來觀察,最直接的就是能否找到車輛的租賃合同,在上述情況都無法判定的情況下只能憑借搭乘車輛的同行人的說法作為證據,以此來判定到底是載客還是朋友。”
4家主要公司所購保險一覽:
滴滴快的:除交強險及商業險外,還設立了百萬級的理賠基金。
Uber(人民優步):Uber要求每一位合作司機都必須具有當地政府規定的車輛保險。一旦司機責任造成的損失額超出該保險的理賠額度,Uber還提供補充商業保險,理賠上限為50萬元。
神州:神州專車所有車輛比私家車多了“客乘險”的費用,每位乘坐神州專車服務的乘客都會獲得一份20萬元的保險。
易到:易到用車會贈送給乘客20萬元保額的“華夏易到安心險”,但并未明確表示是否購買座位險等情況。
保監會:租車送保險或為假宣傳
保監會發布風險提示稱,有租車平臺稱贈送保險或為虛假宣傳,消費者在預約車輛或代駕人服務時應仔細閱讀保險條款。
不僅如此,監管層還表示,目前,有一定數量的非營運車輛以家用車性質投保,卻有償提供“專車”、“拼車”等營運服務,其在營運過程中發生事故造成乘客傷亡、車輛損毀的,保險公司可依法拒賠。
保監會還提示,各大約車平臺宣稱的贈送保險的范圍一定要看清楚,經核實,雖然有手機應用軟件公司已與保險公司合作為預約出租車提供“承運人責任險”、為代駕服務提供“代駕人責任險”來保障乘客利益,但也發現部分應用軟件公司存在虛假、夸大宣傳。
險企:意外險可賠 車險未必賠
“不過監管層所指的拒賠更多是特指車險,因為實際上無論是專車還是順風車都已經屬于營運性車輛,營運車輛也和私家車一樣,需要購買保險,但是兩種車保屬于不同類別,交私家車的保費是得不到營運性車輛的保障的。”保險理賠專家向記者表示,現在很多約車平臺確實都表明有贈送保險的服務,但很多贈送的保險多為人身意外險。
商業車險條款也明確列明:駕駛營運客車無國家有關機關核發的有效資格證書的,屬于責任免除,所以,即使私車營運是按營業性條款來承保,駕駛員也必須要具有國家有關部門核發的有效營運資格證書,否則,保險公司依然會按照條款規定作出拒賠處理。
上述保險專家表示,“但若是意外險則跟車輛本身是否屬于營運性質無關,所以這并不會影響到壽險方面的理賠。”
保險理賠專家表示,在承保時,如私家車主不主動告知,是比較難區分其使用用途的。但一般保險公司在接到客戶的出險報案后,會對案件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如發現車輛出險時改變了使用性質,會根據保險條款的約定進行處理。(記者劉冉冉、周慧)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