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駐馬店抗戰綜述(三)
摘要: 趙國巖 李丹丹 整理確山抗日紀事(1937年7月~1945年8月) 一、抗日救亡團體紛紛建立 遵照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健全各級黨組織的指示,豫南特委將竹溝中心縣委改為竹溝縣委
趙國巖李丹丹整理
確山抗日紀事
(1937年7月~1945年8月)
一、抗日救亡團體紛紛建立
遵照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健全各級黨組織的指示,豫南特委將竹溝中心縣委改為竹溝縣委,隸屬新改建的竹溝地委,仍下轄7個區委。同時,建立確山縣委。從此,竹溝、確山、信陽、汝南、泌陽等地群眾抗日救亡運動蓬勃發展。為進一步鞏固擴大竹溝抗日根據地,在中共豫南特委領導下,竹溝、確山等地紛紛成立了“青救會、商救會、婦救會”等抗日救亡組織,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抗日救亡活動,積極組織群眾自衛,抗日救亡運動蓬勃發展。
竹溝縣委在竹溝、瓦崗、石滾河、孤山沖、何老莊、鄧莊鋪等區、鄉大力組織青年、婦女、農民、商民參加抗日救國會等群眾團體,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全縣以“青救會”為基礎,組織了300多人的抗日自衛隊,協助留守處武裝剿匪除奸。竹溝“婦救會”在竹溝地委、縣委婦女部孟昭毅、向潤英的領導下,動員、組織、教育廣大婦女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竹溝的“商救會”活動也開展得很好,支部委員熊應科、李文誨、孔凡生、劉國珍等把商民攤販組織起來,開展救亡運動。
確山縣委也結合當地實際開展各種抗日救亡活動,縣委書記王景瑞在新安店中心區和大曹莊先后組織了近千人的群眾武裝,在城關組織了確山學生戰時服務團,還把駐馬店學生救亡團體發展為確山分團,在駐馬店燃起了抗日救亡的烽火,有力地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廣泛開展,成為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重要的抗日宣傳力量。
二、確山抗日游擊大隊的建立
1939年6月,日寇由信陽北上,侵占了豫南重鎮明港。這時,國民黨正準備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確山黨組織隨時都有遭到破壞的危險。根據這一新形勢,確山縣委召開了城鄉委員會全體會議,決定全縣黨組織武裝起來,同日寇展開游擊戰爭。省委、地委也指示,為防備日寇從明港退縮,要求首先在靠近明港的縣南三區發起武裝動員。于是,王景瑞和王治國(新安店區委書記)到李新店附近的李城,找到支部書記李文彬商量動員事宜。他們看到日寇的步騎散兵騷擾到李城一帶,并向走馬嶺上的國民黨六十八軍亂轟,立即號召黨員和抗日積極分子拿起自己的土造槍保衛家鄉,并指導群眾朝安全方向轉移。緊接著,主持中原局工作的朱理治派遣竹溝留守處參謀王遵義率領一個排的正規軍,由竹溝連夜趕到雷湖村與王景瑞配合,并迅速組成一支100多支槍武裝起來的“確山人民抗日游擊大隊”,游擊大隊每天夜晚出發到明港以北李城附近,黎明再回竹溝留守處。還在行軍尖山鎮的路途(邵崗)中,擊退了確山縣地頑孫星南部。在李新店附近鎮壓了一個土匪頭子,繳了他的槍支,群眾無不拍手稱快。
三、積極應對“竹溝慘案”后的嚴峻形勢
在“竹溝事變”發生時,時任中共河南省委政治交通員的王治國從洛陽返回竹溝,恰遇敵人重重包圍竹溝。他立即趕到確山向縣委書記楊安平匯報敵情。中共確山縣委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避免意外事件發生。縣委機關從縣城東大街楊宅(開明紳士楊祖堯家)撤出,轉移到縣城東柿樹莊繼續堅持領導斗爭。同時,將新四軍竹溝留守處駐確山聯絡站撤銷,人員撤往豫鄂邊區,設在縣城內的黃山坡區委轉移到黃山坡西一個小山村中。確山城關區委一并撤銷。中共確山縣委果斷將黨的領導機關和交通聯絡站迅速向農村轉移、分散,并把已經引起國民黨頑固派注意及有暴露身份危險的黨員分散隱蔽,從而有效保存了黨的力量。
隨著形勢的進一步惡化,1940年1月,中共確山縣委書記楊安平在縣城東5公里小樓村主持召開縣委會議,張九英、胡友祿和省委、地委秘密交通員王治國參加會議。按照河南省委批示,會議做出三項應付事變的措施:一是黨的活動由公開轉為秘密。二是整頓組織,好的可靠的黨員進行單線聯系,消沉動搖的隔離審查。三是利用各種關系,打入敵偽內部,繼續開展斗爭,對個別民憤較大者可以處決。
1月,中共汝南地委副書記王景瑞在從四望山回汝南途中檢查了確山縣委的工作,并指示確山縣委:要把身份暴露的黨員干部輸送到部隊,把動搖有問題的黨員隔離,以免組織遭受破壞。根據這個批示,確山縣委派張九英等武裝護送,由交通員王治國帶路,將全縣100多名黨員干部分批輸送到豫鄂邊抗日根據地。同時,通過各種關系,將一部分未暴露身份的黨員、干部和同情支持革命的民主人士安排到國民黨基層政權機構內,以合法身份掩護黨的工作,重新打開斗爭局面。
中共確山地方黨組織,面對慘案后黨組織和民眾抗日武裝力量遭到空前嚴重破壞的情況,采取正確積極的斗爭策略、方針,在極其殘酷艱險的環境中全部迅速轉入地下,不僅基本保全了黨的組織,保存了干部,積蓄了力量,避免了黨的組織遭受更大損失,而且還卓有成效地開展了黨的各項秘密工作。確山縣黨組織擴大后在新成立的中共汝南地委領導下,經過近一年的艱苦工作,以縣東、縣南地區為重點,把整頓和鞏固黨組織作為全縣的基本任務,領導全縣人民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繼續與反動派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初步打開了黨在確山東南部地區的工作局面,進一步純潔、鞏固了黨組織,增強了黨的戰斗力,為后來勝利完成大批干部撤退工作奠定了基礎。
四、掃蕩確西敵偽頑武裝
為配合豫中地區的斗爭,鞏固和發展豫南抗日根據地,以孤山沖為中心的豫南路西抗日根據地軍民,同心協力積極開展抗日戰爭,頻頻向敵偽主動出擊,橫掃確西敵偽頑武裝。
1945年3月24日,新四軍確泌桐總隊配合留在豫南路西地區的挺進一團,在周慶鳴的指揮下,攻克確山西南部重鎮、日軍據點任店鎮,將敵人工事全部摧毀,并將敵人一個保安中隊全部擊潰。1945年3月25日,該部又在任店鎮擊潰1000多個日偽軍的進攻。不久,確泌桐總隊轉移到確山縣西北一帶活動,在蟻蜂螞蟻山北消滅一股頑固地主武裝。胡廟維持會會長魯一臣帶領數十人槍向確泌桐總隊投誠,接受改編。1945年5月,設在確山孤山沖的豫南軍分區派出偵察小組,深入日軍在確山西部山區的據點竹溝鎮附近偵察敵情。偵察小組完成任務后,從竹溝鎮沙河東向孤山沖返回途中被日軍發現。日軍惱羞成怒,立即出動日偽軍200余人和一個騎兵隊,分三路向南追去。偵察小組沉著應戰,邊打邊撤,遂將敵人誘至石滾河一帶。這時,埋伏在這里的石滾河、蟻蜂區中隊和趙樓鄉分隊,協同作戰,突然向來犯之敵發起猛烈攻勢,擊斃日軍副指揮長以下數人。敵人倉皇逃回竹溝據點,從此再也不敢輕舉妄動。
以上勝利不僅有力地策應和支持了豫中抗日根據地的開辟,同時為新四軍五師進軍桐柏山區奠定了基礎。
五、解放竹溝鎮
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發展,中原解放區軍民根據中央“消弱日偽,發展我軍,縮小敵占區,擴大解放區”的方針,于1945年夏對日偽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作戰,為全面反攻積極做準備。在這種形勢下,中共豫南四地委和軍分區根據上級指示,決定拔除日本侵略軍在確山西部山區盤踞的最后一個孤立據點竹溝鎮。
7月中下旬,新四軍河南挺進兵團一部、豫南軍分區警衛部隊在確泌桐總隊的配合下,對日偽軍竹溝據點實施圍攻。竹溝人民密切配合,積極協助,及時報告敵情。豫南軍分區宣傳科專門從新四軍五師師部請來幾位日本反戰同盟會員,同時軍分區又從確山孤山沖小東莊俘虜日軍訓練班抽出數名日本反戰人員,協助部隊向日軍開展政治攻勢,向日偽軍講明形勢,宣傳共產黨的政策,勸其放下屠刀,向中國人民投降,使得守鎮日軍無心作戰。日軍被圍困半個月后見救援無望,最后便放棄竹溝,向確山縣城日軍據點方向狼狽逃竄。周春鳴等率確泌桐武裝總隊沿途截擊追殺,斃傷大部分逃敵。竹溝鎮內偽軍大隊全部繳械投降。竹溝再次獲得解放。
竹溝解放后,中共冷水鋪區委、冷水區抗日民主政府根據中共確泌桐縣委、行委批示由泌陽東部山區冷水鋪一帶遷駐竹溝鎮。中共冷水區委、區政府管轄確山竹溝以西到泌陽縣鄧莊鋪以東地區,下設冷水、永樂、金頂、天花樓等黨支部和鄉抗日民主政府。中共冷水區委、區政府領導竹溝軍民繼續堅持革命斗爭,鞏固發展邊區根據地。竹溝很快成為孤山沖抗日根據地中的一面旗幟。
竹溝解放和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沉重打擊了以孤山沖為中心的豫南路西抗日根據地內的日偽勢力,振奮了邊區軍民的抗日斗志,使淪入反動派之手達6年之久的竹溝重新回到人民手中,標志著抗戰后期竹溝根據地中心地域的完全收復、鞏固與壯大。
泌陽抗日紀事
(1936年~1945年8月)
一、農民抗日自衛會和自衛隊的建立
“七七”事變后,日軍為了鯨吞中國,兵分兩路,沿平漢、津浦線長驅南下,河南首當其沖,成為抗日前線。中共河南黨組織立即領導全省各界人民奮起抗日,保衛家園。中共泌陽縣委和區委認真落實鄂豫邊省委義和寨會議精神,充分發動、組織及武裝人民,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實行全面抗戰路線,高舉團結抗戰的旗幟,放手發動群眾,建立各種形式的抗日自衛會與自衛隊,開展敵后游擊戰爭。
中共泌陽黨組織是1936年底開始組建農民抗日自衛會和抗日自衛隊的。自衛會和自衛隊對外稱聯莊社,實際上起到了鄉村政權的作用。在義和寨會議上,省委吸取了過去建立赤色政權的教訓,在根據地不再建立公開政權,讓根據地表面上處于無政府狀態,而實際上為黨組織所控制。
中共鄂豫邊省委和紅軍游擊隊及中共泌陽縣委十分重視對農民抗日自衛會與自衛隊的領導,不僅派出大批黨員干部深入基層組建指導自衛會和自衛隊,而且還選拔當地黨員和有威信的群眾擔任自衛會和自衛隊的領導,并注重對自衛會和自衛隊進行不定期的整訓、整編,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們認清形勢,提高覺悟,并吸收優秀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使他們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堅力量。
二、泌陽青年戰時工作團
為貫徹執行好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泌陽黨組織做了大量的工作。1938年春,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長、統戰委員會主任彭雪楓指示泌陽縣委要做好當地國民黨68軍的統戰工作。中共泌陽縣委深入群眾中去發動大家慰勞駐軍,開聯歡會,幫助運輸物資,動員進步紳土向該部贈送匾額、榮譽旗等。國民黨的68軍軍長劉汝明在共產黨人真誠抗日精神感召下,表示擁護共產黨的抗日主張,許諾決不與新四軍為敵,并愿意給予彈藥支援。不久,彭雪楓到泌陽做王友梅的統戰工作,王友梅很受感動,當即表示不再與共產黨為敵,聯手抗日,保衛家園,不僅歸還了在鄧莊鋪搶走的豫南人民抗日軍獨立團的500套軍裝和物資,而且還支援了一批糧草及槍彈。隨后,中共河南省委先后派劉貫一、劉子厚赴泌,與王友梅進行以聯合抗日為內容的談判,彭雪楓再次寫信催促,最后終于達成了聯合抗日的協議,并于1938年6月在泌陽官莊合建了“泌陽青年戰時工作團”。
“泌陽青年戰時工作團”是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同國民黨地方實力派聯合培養抗日力量的團體。中共泌陽縣委和各級地方黨組織動員立志抗日救國的青年學生及工農積極分子報名參加。全團共有學員400多人,編為3個中隊、9個分隊,經費統一由國民黨泌陽縣政府從教育經費中撥出專款,泌陽官膏局也供應了一部分。同時,國民黨泌陽縣政府撥給“泌陽青年戰時工作團”200多支槍和一批子彈,供學員使用。“泌陽青年戰時工作團”的組織機構、學習科目以及訓練方法都是沿襲竹溝教導大隊的,中隊設中隊長和政治指導員,下轄分隊,分隊設分隊長;在課程安排上以竹溝教導大隊的教材為基礎,結合報刊資料和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重新編寫,設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日民主政權綱領》《群眾運動》《民運工作》《游擊戰術》等,學員大都得到了系統的政治學習及高標準的軍事訓練,大大提高了學員的政治覺悟與軍事素質。學員訓練結業后,絕大部分由黨組織介紹到竹溝參加革命隊伍,奔赴抗日前線;部分黨員轉入地方,組織抗日武裝;還有一少部分分配到地方民團中擔任自衛團團長或政治指導員。這樣大大充實了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的骨干力量。“泌陽青年戰時工作團”實際上成為中共河南省委培訓抗日干部的合法場所。
“泌陽青年戰時工作團”于1938年9月被國民黨泌陽縣政府強行解散,“泌陽青年戰時工作團”歷時雖短,但起到了喚醒民眾聯合抗日、培訓抗日骨干力量、發展中共黨員、壯大黨的力量的作用,為推動泌陽的抗日救亡工作作出了很大貢獻。
三、泌陽牛蹄抗日自衛團的整編
1938年春,日軍侵犯信陽,直逼武漢,抗戰吃緊。在豫南特委書記王國華的指示下,泌陽縣牛蹄區孫老莊的孫遠功、孫繼遂在牛蹄一帶成立了“牛蹄民眾抗日自衛團”,團長孫遠功,副團長孫繼遂。民眾抗日自衛團的大旗在孫老莊豎立起來后,很快聚集400多人槍。
這支農民武裝在竹溝新四軍的支持下,不斷發展壯大。1938年9月,孫繼遂率兵200多人,向竹溝靠近,駐扎在距竹溝10華里的黃莊。孫繼遂為帶領這支農民武裝投奔革命,親自到竹溝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留守處,請求收編。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長彭雪楓熱情接待了他,并派李應泉、胡仁、李林、楊子芳等人在黃莊接收了“牛蹄民眾抗日自衛團”,改編為新四軍豫南抗日挺進大隊第一中隊。
四、泌陽黨組織建設和泌陽愛國人民政府的建立
1938年3月,中共泌陽縣委書記郭同昌赴延安學習,中共豫南特委調高子揚回到泌陽,高子揚任縣委書記,馮景禹任組織部長,楊協恭任宣傳部長,馬立言任執行委員會委員,委員還有張謂賓、武秀卿、楚玉春等。轄三個區:中共鄧莊區委、中共官莊區委、中共高邑區委,共有黨支部29個,黨員280名。
1938年10月豫東南大部淪陷,廣州、武漢相繼失守,根據中共河南省委關于開展游擊戰爭的指示,各地紛紛建立游擊武裝力量。10月上旬,中共泌陽縣委作了人事調整,建立了馬寺中心區委、中共羊冊區委(該區委于1939年7月同官莊區委合并成立官羊區委)和中共象河區委。共有黨支部30多個,黨員300余名。1939年9月下旬,中共泌陽縣委書記李輝在白云山南大尖山主持召開了有區委負責人參加的縣委擴大會議,傳達了上級黨的指示精神,主要內容是: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反共高潮就要到來,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做好準備,以應付突然事變;要特別注意保守黨的秘密,嚴防黨的組織遭到破壞;暫停黨的發展,鞏固黨的組織。10月,李輝在白云山東麓再次召開了中共泌陽縣委擴大會議。會議強調,泌陽將有淪陷的可能,國民黨向日本的妥協,肯定要掀起反共逆流,因此,要在這次整頓組織的同時,大力發展地下武裝力量,隨時準備發動游擊戰爭。中共泌陽縣委白云山擴大會議及時傳達了上級黨的指示精神,各級黨組織保持著高度警惕,密切注視敵頑動態,為后來的“竹溝事變”提供了確切情報,為竹溝突圍作了安排,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新四軍的損失。
在國民黨頑固派反革命屠刀下,白色恐怖籠罩泌陽,革命力量受到極大的摧殘,黨組織遭到極大破壞,黨的活動被迫轉入地下。為了適應新的斗爭形勢,盡快恢復豫中南地區黨組織,中共河南省委于1939年12月下旬決定撤銷竹溝地委,建立汝南地委。中共泌陽縣委隸屬中共舞陽地委。1940年7月21日,中共泌陽縣委書記邢西嶺在銅山東寺溝村向高邑、鄧莊區委傳達了中央“隱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方針。隨后,邢西嶺又到羊冊華山對羊冊中心支部作了內容相同的傳達,部署轉移和隱蔽干部,要求尚未暴露身份的黨員,盡可能打入國民黨合法團體,利用這些合法團體開展活動,使泌陽的黨組織變成了秘密的黨。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泌陽黨組織未遭徹底破壞,留下了革命火種,從而為泌陽黨和人民堅持長期斗爭奠定了基礎。
1944年10月,在確山、泌陽、桐柏三縣交界處建立了確泌桐縣并組建了確泌桐黨政軍領導機構。1945年3月,豫南軍分區參謀長周慶鳴率主力進軍泌陽,在馬谷田一線擊潰泌陽縣保安團張成久、關汝松部和國民黨五十五軍一個營及馬谷田鄉民團共2000多人,斃敵200多人,繳獲機槍5挺,步槍200多支,子彈近萬發,手榴彈600多枚。馬谷田之戰,震驚泌陽縣的頑固派,穩定了泌陽形勢,國民黨龜縮泌陽縣城,泌陽東部地區同豫南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泌陽愛國人民政府宣布正式成立,同時建立泌陽縣武裝總隊。中共泌陽縣委和泌陽縣愛國人民政府隸屬豫南地委、豫南專署領導。中共泌陽縣委和泌陽縣愛國人民政府領導全縣人民,為鞏固豫南抗日根據地及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而斗爭。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侵占泌陽沙河店、牛蹄的日軍于9月上旬至許昌集結繳械。沙河店、牛蹄的日偽政權也隨之土崩瓦解。泌陽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奮戰,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汝南抗日紀事
(1937年7月~1945年8月)
一、汝南黨組織的發展
在民族危亡之時,汝南人民也和全國人民一樣,決心抗擊日寇,保家衛國。那時候,汝南黨組織尚處于秘密活動狀態。他們一邊宣傳組織群眾進行抗日斗爭,一邊尋找上級黨組織。中共馬鄉支部派溫仁齋到武漢去找時任湖北省臨時工委文委負責人的汝南三橋人何偉聯系。在何偉等幫助下,1938年4月,恢復建立了汝南縣委,縣委主要活動地點在汝寧中學、東門里馬晉初(馬洪謨之父)家和白龍王廟汝寧中學分校。縣委恢復后,又先后恢復和建立了汝寧中學、馬鄉、和孝、張莊、徐橋、喻莊、殷店、金鋪、孔莊、劉宗莊10個黨支部。
1939年3月,汝南中心縣委成立,轄汝南、正陽、新蔡、上蔡、沈丘5縣。4月,鑒于汝南縣城是中心縣委和國民黨專署及保安司令部所在地,政治斗爭比較集中,為進一步加強青年與統戰工作,縣委決定建立中共汝南城區黨委,領導八區農校、園藝學校、百泉師范、省立汝南中學、信義中學、汝寧中學、縣立女中等學校支部和八區專署教導隊、巡宣團的中共支部。
二、汝南各界的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9月,在天津、武漢、開封等地上學的汝南籍學生劉清波、游志昆、馬洪謨、章振洲、張子明、趙文衡、商毅、謝延祥等返回汝南,宣傳抗日救國道理,并成立了汝南青年救國團。在黨組織的幫助下,于11月正式召開了成立大會,總部設在后龍亭附近的汝南鄉村簡易師范院內,總部下設16個分團,遍及城鄉各區。到1938年春,成員發展到5000多人,其中共青團員1400多人,共產黨員100多人,并擁有武裝組織。
在進行宣傳發動、掀起抗日救亡熱潮的同時,汝南黨組織還開展了抓武裝、控政權、防投降、保安寧的群眾運動。其有效活動主要是:
“聯莊自衛,抗日保家”活動。號召“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槍出槍”,以武力打擊來犯之敵,打擊一切破壞抗日的分子。如白龍王廟(現屬平輿)青年救國團,利用汝寧中學分校為據點,在聯莊會中組織自衛隊,進行武裝巡邏放哨;官莊聯莊會武裝打擊了姚夢杰、劉燦章等地主當權者的不法行為和企圖當漢奸的張希賢;常興聯莊會揭露了常興的王德元準備擴充力量、等日軍過來當漢奸的陰謀;馬鄉聯莊會活動也非常踴躍……
打進政權組織,進行合法斗爭。1938年起,黨陸續派一些有條件的黨員,打入國民黨基層政權,以合法身份發動群眾,控制地方武裝,準備開展敵后抗日游擊戰爭。馬鄉是國民黨汝南第四區,該區15個聯保主任中,有6個是中共黨員擔任的。在敵人控制嚴密的東部地區,也有部分中共黨員擔任了聯保主任,全縣有20多個中共黨員擔任了聯保主任,他們利用合法身份舉辦培訓班,宣傳統一戰線政策,爭取保、甲長和開明紳士支援或同情抗日;還利用我黨掌握的國民黨八區巡宣團,到各聯保指導工作,組織抗日青年入伍,慰問抗日軍人家屬,落實優待政策,幫助有困難的抗日軍人收麥、代耕等,使廣大群眾認識到抗日光榮、反對抗日可恥,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
三、汝南地委的成立和汝南中心縣委淮南辦事處
在國民黨發動抗日戰爭第一次反共高潮時,1939年11月,“竹溝慘案”發生,新四軍竹溝留守處和河南省委轉移到桐柏,在那里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省委機關轉移到洛陽,武裝部隊南下信陽四望山。
1940年初,豫鄂邊區黨委決定撤銷竹溝地委,建立汝南地委。1940年2月,汝南地委正式建立。汝南地委轄汝南、正陽、確山、上蔡、新蔡、羅山6縣。地委機關設在馬洪謨家和汝寧中學。
汝南地委成立后主要做了兩項重大事情:一是整頓組織,二是撤退干部。1940年2月將一部分黨員干部轉移到豫皖蘇新四軍6支隊彭雪楓部;1941年2月中央部署撤退干部,到年底,地委先后將所轄地、縣、區級干部和部分骨干以及省委組織部長張旺午、中央政治交通員張榮齋與豫皖蘇區所轄的皖北特區的負責人吳浩、李軒、宋孟林、韋振華等300多人安全轉移到豫鄂邊區抗日根據地。
在基本完成撤退干部任務后,豫鄂邊區黨委決定撤銷汝南地委和所屬各縣縣委。地委書記王景瑞調任信羅邊工委書記。汝南中心縣委書記肖章帶領汝南中心縣委的一批干部,在淮南縣建立了辦事處,對外稱招待所,肖章任主任,羅振亞任秘書,傅欣為特派員。辦事處主要任務是接待淮北各縣過往干部和家屬,并與淮北各縣地下黨秘密聯系。
1941年底到1943年6月,由于白色恐怖,一部分骨干被捕后被虐待致死,如孔繁益、劉茂林,還有一部分投敵叛變或脫黨,大部分黨員分散潛伏隱蔽,但金鋪黨支部仍然堅持活動。
四、積極開展敵后游擊戰爭
1944年11月,汝南的形勢是:日寇占據縣城和周圍不到20里的郊區,成立了漢奸政權(縣為“治安維持會”,下轄鎮鄉、保、甲),漢奸武裝“自衛團”約200多人槍。國民黨土頑、劉寨大地主劉懋裹(即劉英)投降日寇,任漢奸“清鄉司令”(駐縣城內)。國民黨汝南縣政府東逃楊埠,控制住十八里廟以東的縣境。白龍王廟的劉惠心這時已日趨反共(但仍愿意抗日),成立聯防隊,沿汝河東岸設防。國民黨土頑大隊長李冠青駐羅店、水屯一帶,郭性庵駐常興、和孝,他們表面上掛著“抗日”的招牌,維持國民黨地方政權,實際上借“聯防自衛”名義,積極反共,阻止我軍北上抗日。加上國民黨中統特務祝凌云(即祝海龍)、葉培生(又叫葉根)、祁德泉,勾結大惡霸地主溫警吾、趙冠五等,在官莊、殷店一帶成立“鐵血團”、“斯治派”(即實行法西斯統治的意思)等極端反動的特務組織,到處進行反共活動,氣焰十分囂張。我軍為打擊敵偽頑,擴大根據地,堅決向劉莊、常興、臺子寺、普會寺、劉店一帶推進。
1945年2月26日(農歷正月十四)深夜,我軍集中由商毅率領的2團1營、汝正確第5大隊兩個連和汝蔡遂總隊兩個連的優勢兵力,突襲祝莊,全殲祝凌云的特務貫匪武裝30多人,繳獲長短槍30多支,活捉并處決了中統特務、反共頭目祝凌云,常興的王運衡、王德元、白孟武,馬鄉的任仲杰,官莊的葉培森等紛紛逃跑。
1945年3月,汝正確縣委決定,建立常興、馮廟、臺子寺、任橋、大申莊、和孝東等鄉政權,成立了和孝區人民政府,安定了社會秩序,抗擊了日偽軍的侵略。1945年4月,楊埠的國民黨頑固派向馬鄉根據地進攻。正陽的漢奸隊也配合頑固派向賴屯、臺子寺一帶搶劫。國民黨馬鄉鄉長、土頑賴全章竟揚言這次要“捆盡”馬鄉一帶人民,氣焰極為囂張。我軍挺進3團(這時黃霖所部已改為河南挺進兵團)和汝正確總隊,在路東指揮部指揮下,打退了敵人的進攻,擊斃了賴全章,一直挺進到汝河岸邊,使正陽漢奸不敢到三頭鋪,楊埠頑固派不敢過汝河西騷擾。縣委決定在馬鄉、余店、王崗、傅寨、尚營一帶建立馬鄉特別區,先后摧毀了雙羊屯、馬鄉、王崗等地的國民黨頑固派政權,建立了馬鄉南、馬鄉北、閆崗、雙羊東、雙羊西、尚營等7個鄉的人民政權,整編了鄉中隊,保衛了汝正確邊區的北門戶,鞏固了和孝、臺子寺、常興等地的抗日武裝力量。
(參考《河南革命根據地實錄》《駐馬店革命老區》《中共駐馬店歷史》等資料,采訪中共駐馬店市委黨史研究室、駐馬店市地方史志辦公室等部門同志)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