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太行山上
摘要: 紅日照遍了東方, 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 看吧! 千山萬壑, 鐵壁銅墻! 抗日的烽火, 燃燒在太行山上!油畫《在太行山上》 1937年年底,毛
紅日照遍了東方,
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
看吧!
千山萬壑,
鐵壁銅墻!
抗日的烽火,
燃燒在太行山上!
油畫《在太行山上》
1937年年底,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到敵人后方去,創建抗日根據地”的主張。在太行山上、崇山峻嶺間,八路軍以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和日寇周旋。抗日烽火熊熊燃燒,軍民熱情空前高漲,熱血男兒踴躍奔赴戰場。此情此景,讓在山西宣傳抗日的知識分子桂濤聲深受感動,揮筆在香煙包裝紙上寫下這首《在太行山上》。曲作者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回憶:
冼妮娜:當時桂濤聲先生在太行山游擊隊打游擊,他是個很有文采的人,他就寫了個詞,就想把它當做(游擊)隊歌,后來就到了武漢,找到了我父親。
冼星海
桂濤聲找到了正在武漢參與抗日救亡活動的著名作曲家冼星海。他深情的講述,仿佛把冼星海帶到了太行山上的烽火硝煙之中。
冼妮娜:桂濤聲把太行山游擊隊英勇作戰的事跡給我父親講了一遍,他雖然沒有去過太行山,但是他聽了桂濤聲的描述,心里就有數了。
冼星海坐在鋼琴前,反復琢磨、構思,一夜之間就將《在太行山上》譜曲完成。星海音樂學院前副院長教授施詠康說,旋律兼具抒情和進行曲風格。
施詠康:比方一個旋律,很簡單,他的《在太行山上》就處理的非常好,我們在太行山上,然后倒過來,我們在太行山上。
我們在太行山上,
我們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強馬又壯!
敵人從哪里進攻,
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
敵人從哪里進攻,
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
1938年7月7日,在武漢紀念抗戰一周年歌詠大會上,合唱《在太行山上》首次亮相。一曲唱罷,臺上臺下掌聲雷動。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這樣形容當時的盛況。
冼妮娜:演出完了啊,那個掌聲不斷啊,特別受歡迎,一而再再而三謝幕了三次,他也高興的不得了。
歌曲傳到太行山,朱德總司令聽了之后非常激動,親自抄錄歌詞、隨身攜帶,不僅自己學唱,還要求全軍學唱。
上海音樂家協會原主席夏白說《在太行山上》不僅是一首歌,更是中華民族的戰斗宣言。
夏白:到處都有抗戰歌曲的吼聲,革命的歌曲就好像群眾自己說自己的話一樣。最重要的就是民族要讓我們像戰士一樣生活著,戰斗著。
我們在太行山上,
我們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強馬又壯!
敵人從哪里進攻,
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央廣網娛樂)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