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夢窗白秋紛紛
摘要:□ 秦 麗 這樣的夏夜,滿耳的風聲雨聲,一陣又一陣不絕枕邊。燈花之下,莫若捧書取靜。讀到漢代的蔡文姬,感于文姬“六歲辨琴”之“聰”,更仰
□ 秦 麗
這樣的夏夜,滿耳的風聲雨聲,一陣又一陣不絕枕邊。燈花之下,莫若捧書取靜。讀到漢代的蔡文姬,感于文姬“六歲辨琴”之“聰”,更仰其蓬頭赤腳為夫求情之“寬”。細品之,一宿未眠。當天色漸白,晨起推窗,窗外黃葉飄零,秋已紛紛。
文姬歸漢時,約三十有五,再嫁與屯田都尉董祀。未至而立的董祀,如一棵正值風華的樹,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已有臨秋之暮的文姬雖負才名,卻映不過董祀的心扉。未敢忤曹操之媒,董祀便以冷漠與疏遠相待檐下的文姬。
已把自己沉入塵埃里的文姬,并無怨艾。亂世的顛簸里,她已磨去性情中的突兀,隱忍自足,隨遇而安?;ㄩ_如云的暮晚,她鞠一袖清風,輕撥琴弦,讓琴聲和這月色繽紛;無知者可訴,她心間落墨,默書古籍,讓久已沉寂的高貴文字,造訪心靈深處隱蔽的悲歡……就這樣,春去夏至,暑盡秋來,在與董祀婚后一年多的時光里,守著一窗月白,秋境已至。
當秋色凋盡,冬寒如割,董祀依然我行我素。那天,文姬思睡昏沉,恍然還徘徊在兒時書香琴韻的深深庭院,轉瞬風云突變,幼子啼于膝前,胡笳凄絕如悲鴻陣陣、聲斷長空……突然有人匆匆趕來,高聲喚她,文姬一夢方醒,被告知丈夫董祀犯事當誅。聞聽消息,文姬顧不上嫌隙,來不及梳洗整妝,蓬頭赤腳,一路踉蹌,直奔曹府,請求覲見。
此時,曹操正與堂上賓客談笑,便讓文姬入堂。史載文姬“蓬首徒行,叩頭請罪,言辭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文姬所言之辭,發自肺腑、情理交融、繡口成文,讓所有在座的人感同身受,為之唏噓。從不改其意的曹操念及文姬的余生,同意為董祀赦免,追回已判的文書。
文姬置自身安危、形象于不顧,傾力相救董祀,這不是文姬的聰明,而源于其內心的善良、開闊與性情的包容。這超越自我情感的包容,讓丈夫董祀汗顏、感恩,他開始端詳自己的妻子。
出身詩書大家的文姬,有著被詩書浸潤出的蘭心蕙質,卻命運多舛。初嫁與河東衛家,不料少年丈夫因疾而亡,飄搖的西窗紅燭終不抵婆家譏諷之寒,文姬郁而歸家;隨后董卓之亂爆發,父親蔡邑被殺,軍閥混亂,胡羌掠擄中原,文姬流離失所,顛沛在黃沙萬里的陌上,后被擄入胡,在朔漠生活12年。在被擄的屈辱與歸鄉的渴盼中,她堅忍地活了下來,與胡人左賢王育有兩個幼子。
這12年,正是女人一生中最好的錦瑟芳華,卻是文姬孤獨而糾結的苦澀歲月。遠了鄉土,老了容顏,唯余靈魂的詩意未曾泯去。當月華初上,思鄉的情愫在異域的大漠落日里瘋長,文姬卷起蘆葉,吹起凄婉的“胡笳”。胡笳之聲游弋在清冷荒寒的天地間。二子的先后出生,添了她生活中的一二暖色。在被曹操贖回的當日,幼子繞膝,不離不舍,而此一別即無期。文姬其時之痛,盡付于所作“胡笳十八拍”。如一棵樹被遷徙于此,百般不適,如今剛長出根須,結下地緣,卻又連根拔起,雖得歸桑梓,亦今不復昨。
坎坷與傳奇,讓文姬的生命有了不同的質地,卻留下時光雕刻的“傷”。董祀漸漸理解文姬的痛,感于文姬的情,從此一心相待,文姬由此收獲足以終老的愛情。二人厭倦世事紛紜,溯洛水而上,隱居山林,后育有一子一女。
遠離喧囂,在寂寥而豐茂的山林,一家人晴耕雨讀,浴日沐月,或許就這樣沉入時光的湖底,進入物我兩忘的另一扇門。若心靜,便日光不銹,歲月靜好。至簡的生活,至凈的心靈,這,或是大境界。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