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里的中秋節
摘要:□ 劉開學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周禮》一書中,就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宮廷的做法,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
□ 劉開學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周禮》一書中,就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宮廷的做法,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
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這種描寫中秋望月、賞月、思鄉和懷念親人的詩文簡直車載斗量。比較著名的有唐代詩人張九齡的五言詩《望月懷遠》,他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而在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里,作者更是面對與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抒發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作者在詩中進行了地點的對比,情景的對比。情感對比,表達了昔之樂游與今之苦嘆,昔之歡樂與今之愁苦。他在詩中說:“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劉禹錫的玩月詩既有五言的,也有七言的。他在五言詩《八月十五夜玩月》中說:“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表達了憂國思想,也懷希望,雖然自己被貶,但不忘國家,不放棄堅持自己理想的情懷。而他在七言詩《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中說:“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云帡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表達的是英雄仕途不順的悲涼之感。
蘇軾的賞月表達既有詩也有詞,都與弟弟子由有關。他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極為有名,蘇軾在小注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的詩《中秋見月和子宋蘇軾由》,可謂中秋詩中的長篇。詩中從月升寫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繪了中秋之月,又生動地記述了中秋人事。全詩情景交錯,人我雜出,氣格抑揚,詩情頓挫,低回中轉酣暢,激越中出衰婉,亦是中秋詠月詩中的上乘之作,但這首詩的光芒已被《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淹沒。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