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娃娃負擔重不重?僅兩成家長堅持“零起點”?
摘要: 這個九月,小西“晉升”為大班學生。媽媽也開始給她制定了一份“幼小銜接”計劃。 認字、寫字、數學、拼音、跳繩……都寫進了這份
這個九月,小西“晉升”為大班學生。媽媽也開始給她制定了一份“幼小銜接”計劃。
認字、寫字、數學、拼音、跳繩……都寫進了這份“計劃”中。“我們不想搶跑,但是也不能落后。”小西媽媽向學堂君吐槽,他們早早買下名校的學區房,但“過來人”家長的“現身說法”讓她無法再淡定。“大家都學了,我們不學,就會墊底!”她說,這一份幼小銜接計劃,也是無奈之舉。
去年,浙江省教育廳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確一年級新生入學后要堅持“零起點”教學,前幾天,省教育廳又發布了做好“幼小銜接”的指導意見,在指導意見中,要求避免幼兒園“小學化”,要求幼兒園不提前教拼音、寫字、計算、不提前大量識字。現在的幼兒園,的確也是這樣做的,但現實如何呢?小學零起點有沒有讓幼兒園的孩子負擔減輕?讓家長們淡定?
學堂君進行了調查。
調查 七成家長計劃讓孩子在學前識字
學堂君隨機在兩個公辦幼兒園的大班家長中進行了調查。共有45人參加了問卷調查。
有42%的家長表示,孩子“已經”在學習拼音、識字、寫字、計算中的一項或多項,而有38%的家長表示“打算”讓孩子學習拼音、識字、寫字、計算中的一項或多項,只有20%的家長“堅決支持孩子零起點讀小學”。
在打算在小學前“先學一點”的家長中,有23%的家長表示孩子目前已在校外機構上幼小銜接課程,有60%打算去讀幼小銜接的暑期班,有17%的家長打算在家里自己教。
在“準備讓孩子在小學前掌握的內容”調查中,44%的家長準備讓孩子在小學前掌握拼音;有49%的家長準備讓孩子在學前掌握計算;打算讓孩子在學前掌握識字的比例最高,占69%;準備讓孩子掌握寫字的比例相對低,占36%。只有20%的家長覺得在學前沒必要學這些內容。
“孩子明年讀一年級,最讓家長擔心的事情是什么?”,有47%的家長選擇了“小學進度太快,怕孩子跟不上”。
家長 別人在“搶跑”,我們也不能掉隊
很多家長坦言,想讓孩子“先學一點”的念頭萌生于無奈。這種焦慮,來源于親戚朋友的“實戰經驗”。
小西媽告訴學堂君,小西讀小班、中班時,她都非常淡定。“我們早早就買好了非常不錯的學區房,沒有上民辦‘和別人比’的壓力,本來想幼兒園這三年都會比較輕松的。”今年的暑假,她和幾個孩子上了小學的朋友聊天時,卻被評價“圖樣圖森破”。有朋友告訴她,自己孩子的班里,幾乎沒有一個是“零起點”的,“厲害”的孩子認字上千,早早能自主閱讀,一年級的語文、數學內容幾乎都掌握了,其他的孩子“20以內加減都已經很熟了”。朋友的“現身說法”讓她動搖了。“問了幾個同齡小孩,發現都有在提前學了。如果都是零起點,那我們不怕孩子學不會。現在是大部分都在學,逼得我們不得不提前學。在這樣的同學群體對比下,孩子就會顯得很‘差’。我最擔心的,是什么都不學,要在班里墊底,孩子的自信心要遭受打擊。”
對于小西媽的糾結,成媽心有戚戚。“最近向一年級孩子家長取經,被‘洗腦’要學。”成媽一直秉承的是孩子要有快樂童年,沒有報任何學科興趣班。當她發現,有孩子“搶跑”得厲害,“甚至有大班就去讀數學培訓班的”,“三觀”被刷新。“讀小學,孩子不僅要適應各種變化,還要學拼音、寫字、算術這些全新的內容,會非常累,家長也很累。如果只有我零起點,壓力肯定會很大。”成媽說,為了“孩子和自己在讀小學時不要那么累”,她決定“屈服”——提前學習。
這種“別人跑了,我們也不能掉隊”的焦慮情緒,已經蔓延到了中班家長。有家長跟學堂君吐槽,雖然孩子仍在讀中班,已經打算正兒八經教孩子認字、寫字、計算了。
專家 “零起點”是理想,是努力的方向
2012年,教育部發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這個《指南》是一個科學詳細的參考,可以讓老師和家長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遏制“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指南》很具體地列舉了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目標。針對5~6歲學齡前兒童,“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它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對于5~6歲的孩子,《指南》并沒有標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須認字,只說明“在閱讀圖書和生活情境中對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
在杭師大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副主任武建芬看來,《指南》是一個很好的科學的參照,對孩子的教育要根據兒童的規律和特點來,切忌盲目和急功近利,但顯然,這幾年家長的改變并不明顯。
武建芬說,已經有跟蹤調查表明,提前識字、計算,在一二年級成績明顯,但到了三四年級和未學的孩子差距就不大了。“到了高年級,拼的是學習興趣、態度、習慣。孩子的好奇心,對學習的求知欲,是家長更要保護的。不要因為讓孩子提前認字、學計算,讓孩子在沒上學前就開始厭學了。”
“零起點”是理想,但家長“難以到達這種理想的狀態”。但對此,武建芬的態度很樂觀,從這幾年來看,家長的理念有發生變化,雖然落實到行動上,還是做不到,但這是努力的方向。
老教師 幼兒園的孩子其實該做好這四個方面的準備
這幾天,學堂君去了幾所小學的一年級,發現不少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有孩子不會擦屁股,上完廁所不知道沖水,吃完飯沒有整理的習慣,其實這方面的能力才是亟待重視的。
杭州市濮家幼兒園的徐曉蓮老師有31年的教齡,有著豐富的“幼小銜接”經驗。
在徐老師看來,“幼小銜接”其實從孩子小班入園就開始了,很多行為習慣不是到了大班才培養,而是從小班開始,就需要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徐老師的經驗是,四個方面的準備在幼兒園三年中做好了,進入小學就沒什么問題了。
一是身體素質上的準備。孩子在小班開始就要注重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二是學習習慣的準備。比如閱讀的習慣,徐老師建議,在孩子讀小班時“還沒有喜歡上電腦電視上非常具體形象的畫面前,先喜歡看書”。徐老師帶的很多學生中,有些閱讀習慣培養得很好,一兩歲時就喜歡看書。“有些在看書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認識了一些字,而不是非要去專門的識字班枯燥地識字。”
三是自我管理的意識。比如從中班開始,可以讓孩子每天背小書包去幼兒園,從管理小書包開始管理自己的物品。時間管理的意識也要注重培養,比如告訴孩子這個時間段要完成哪些事情,讓孩子有“學習時不要做其他事情”的意識,在進行學習活動前先喝水、上廁所,把準備工作做到前頭。
四是適應能力。從小班開始,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信心。比如小班學會自己吃飯,中班自己添飯,大班不光是自己添飯,也會自己添菜。(通訊員 馮敏 王夢蕾 馮新恩 本報記者 金丹丹)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今日早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