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奴任性有風險 惡意透支信用卡可獲刑
摘要:使用信用卡刷卡消費,是如今不少人喜歡的支付手段。然而,成為“卡奴”“月光族”前可要三思,因為惡意透支可構成信用卡詐騙罪。明知沒有償還能力,不考慮后果的沖動消費后超期不還,故意“躲債”等,都可能構成犯罪。
原標題:“卡奴”“任性”有風險 惡意透支信用卡可獲刑
使用信用卡刷卡消費,是如今不少人喜歡的支付手段。然而,成為“卡奴”“月光族”前可要三思,因為惡意透支可構成信用卡詐騙罪。明知沒有償還能力,不考慮后果的沖動消費后超期不還,故意“躲債”等,都可能構成犯罪。
北京市西城區是北京的金融街所在地,法院受理的涉銀行卡案件眾多。西城區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長張巖告訴記者,在該院受理的信用卡詐騙案件中,近九成都是惡意透支案件,而這類犯罪往往容易被公眾忽視。
藺先生為了投資經營養生會所,三年間先后在多家銀行申辦8張信用卡,進行透支消費和取現。然而,養生會所因經營不善倒閉了,藺先生欠了銀行150多萬元。面對銀行催繳,藺先生不但不還錢,還索性關了手機,最終以涉嫌信用卡詐騙罪被提起公訴。
30多歲的蔡女士沒有固定收入和職業,然而在10年的時間里,她在6家銀行辦理了12張銀行卡,惡意透支180萬余元,用于日常消費和購買奢侈品,最終無力償還。
根據刑法和相關司法解釋規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透支欠款本金達到1萬元以上,并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三個月仍不歸還的行為,就是“惡意透支”。
藺先生和蔡女士也都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兩個人均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并處以十萬元左右的罰金,而且之前的欠款還將終身追繳。
張巖法官告訴記者,惡意透支類刑事案件中,年齡在40歲以下和無固定職業者均占到一半以上。多數被告人法律意識淡薄,在被追究法律責任之前并不了解惡意透支信用卡的嚴重后果。
此外,還有不少持卡人在申領信用卡時就帶有主觀惡意,比如使用虛假的收入證明等資料申領信用卡,因為這類行為的非法占有故意更為明顯,可能帶來更重的定罪量刑。
記者從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了解到,法官在審理相關案件中發現幾種和銀行卡惡意透支相關的錯誤認識,一些人可能因為抱有類似的想法,最終釀出苦果。
一是認為只要最終還款就可以免予刑事處罰。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公安機關立案后、人民法院判決宣告前償還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從輕處罰;只有同時具備情節輕微的情形,才可能免除處罰。
二是以為“還不起銀行錢就坐牢、坐了牢就不用還錢”。法官表示,償還銀行欠款是必須履行的義務,被告人除了被判處刑罰之外,法院還將依法判處責令被告人繼續償還欠款。到了案件執行階段,相關債務將伴隨持卡人一生,隨時擁有財產都可能被追繳。
此外,雖然刑法上規定的惡意透支的犯罪數額僅指未歸還的透支本金,但持卡人對復利、滯納金、手續費等仍承擔民事責任,銀行有權對這部分欠款提起民事訴訟。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刑二庭張冰潔法官建議,千萬不要把信用卡當成自己的資金庫,消費要理性、量力而行,一旦構成惡意透支、觸犯了刑法,后果非常嚴重。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