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寫好新聞時評
摘要:鄭付生新聞時評是對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或者一些社會現象發表看法和見解,注重輿論引導。新聞時評的作用是媒體的旗幟和靈魂。既然新聞時評如此重要,寫好新聞時評就成為重要
鄭付生
新聞時評是對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或者一些社會現象發表看法和見解,注重輿論引導。新聞時評的作用是媒體的旗幟和靈魂。既然新聞時評如此重要,寫好新聞時評就成為重要的課題了。那么如何才能寫好新聞時評呢?
本人認為,寫好新聞時評,首先要選好角度。這個角度就是新聞時評的選題。每天可評的新聞很多,哪些話題值得評論,并不是隨意和偶然的,而是作者對評論價值的判斷。一要善于從中央、省、市精神中選擇切入點尋找評論選題。二要從基層民生中選題。來自基層群眾的呼聲與要求,是新聞時評選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當前新聞時評選題的重要依據。三要從新聞報道中選題。新聞報道為新聞時評提供了豐富的選題范圍,但并不是每一則新聞報道都值得評論,只有具備“評論價值”的新聞才值得評論。
新聞時評的導語應始終以受眾為著眼點,總的要求是要把最能吸引受眾興趣、最能引起受眾關注的事實、觀點或問題放在前面。
(1)開門見山,提出論題。就是在新聞評論的開頭直截了當地把評論的話題方向和大致內容交給讀者,使讀者在閱讀或觀看時能夠有一個明確的針對性和方向性。例如2014年10月29日《駐馬店日報》刊發的評論《城市 因文化而精彩》,開頭是:“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力。一個擁有厚重歷史和文化的城市,才更具品格和力量。無數事實證明,城市間的競爭,既是經濟的競爭,更是文化的競爭。沒有雄厚的文化力,就不可能持久地保障物質文明的進步。”開篇提出的論題是城市因文化而精彩。
(2)開宗明義,表明觀點。這種導語方式,在新聞評論的開頭把評論者的觀點或結論告訴受眾。例如《駐馬店日報》2014年11月13日刊發的評論《讓“蒼蠅式”腐敗成過街老鼠》,開頭就直接提出了論點:“蒼蠅式”腐敗多發生在基層,因為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所以危害也是很大。
(3)新聞事件,引出論題。以新聞事件為由頭,簡要敘述該事件的經過或特點,引出下文。有時,事件在開頭部分只是作為一個由頭而已,由此引出論題;有時,事件本身也是整篇評論評議的主體。《駐馬店日報》2014年12月4日二版刊發的評論《為啥過街天橋路人稀》,其導語就是以一個簡要的新聞事件作為評論由頭的。新聞事件開頭,新聞性更強,故事性也較強,容易觸發受眾的興奮點,吸引受眾對事件及相關話題的關注。
主體是新聞時評的本論部分,它擔負著承上啟下、組織論據、證明論點的任務。主體部分應科學合理地組織好材料、安排好層次結構。常見的有以下三種結構方式。
(1)并列式。先提出總論點,再從不同方面論證總論點的結構方式,這里的“不同方面”是由若干個分論點來體現的,不同分論點所統率的各個部分之間是平行并列的關系。例如2014年12月5日《駐馬店日報》的社論《深刻認識文明駐馬店建設的總體考量——推進文明駐馬店建設系列評論之一》,主體分四個部分,分別是“文明駐馬店建設是實現富民強市、加快崛起的重要保證”“文明駐馬店建設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文明駐馬店建設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文明駐馬店建設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這四個部分從內容上構成一種并列關系。
(2)遞進式。這是一種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結構方式,要求對論題逐層剖析、層層說理,使論述透徹而深刻。
(3)對比式。主體部分的事實材料及其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是相互對照的,通過對比的手法論述論題和觀點,有力地證實某一論點的正確或謬誤。
耐人尋味的新聞評論結尾是對全文的自然收束,要簡明精辟、自然流暢。新聞時評寫作既不能虎頭蛇尾,也不能畫蛇添足。選擇什么樣的結尾方式,必須根據評論的思想內容和論證需要。通常情況下,新聞時評的結尾方式主要有總結式、點睛式、展望式。
(1)總結式。結合上文的評述內容總結一下全文,以加深受眾對全篇評論的總體印象。新華社2014年9月10日刊發的評論《福利之爭凸顯社會福利體系新期盼》的結尾是:“因此,只有加快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用更公平、更公正、更公開的原則,建立覆蓋廣泛的社會福利體系,才能帶給最廣泛的勞動者真正的‘福利’。”這個結尾就是針對上文的詳細述評所作的概括總結。
(2)點睛式。卒章顯志、畫龍點睛。有人說,新聞評論就是畫龍點睛的文章。它的“睛”有時并不在臉上,而在收尾上。而這種點睛之筆,或者是在結尾處明確觀點,或者是對主體內容的突出與深化,這種收尾形式比較常見。
(3)展望式。在結尾對上文的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做承前啟后的預測、展望或號召。人民網2014年4月15日刊發的評論《用“凈網”正能量凈化網絡空間》,其結尾就是一種展望式的收束:“只要人人都盡一點責、出一分力,網絡黃毒勢必成為過街老鼠,‘凈網’的正能量將使得網絡空間更加清新向上。”
如何寫好新聞時評是個大題目,如何做好這篇大文章,本文所談的只是筆者一點感受和認識,很難面面俱到,還需要廣大新聞工作者不斷去探索、去實踐。 (作者單位:駐馬店日報社)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