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和經典,何苦總演“對手戲”
摘要: 【光明日報·融媒體·網絡文藝·評談】 網絡文藝,算得上是文藝界的后起之秀,顧名思義,是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而衍生出來的文藝表現形式,到如今,
【光明日報·融媒體·網絡文藝·評談】
網絡文藝,算得上是文藝界的后起之秀,顧名思義,是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而衍生出來的文藝表現形式,到如今,已經發展為集網絡小說、電影、話劇、音樂在一起的多種類大眾藝術表現形式。正是因為伴隨網絡而生,網絡文藝本身就被冠以濃厚的時代烙印,網絡文藝發展速度快但質量水平參差不齊、網絡文藝種類樣式多但不夠嚴謹細致、網絡文藝容易引起大眾熱捧但難以釀造經典,這成為網絡文藝的鮮明特點。
一般說來,凡是能夠在網絡上繁衍生息并且大紅大紫的文藝作品,都能夠被冠以“流行”二字。比如,近年來依托網絡小說而拍攝的電視劇和電影,大都可以劃分到流行一類。他們的顯著特點是,由曾經的網絡熱點拍攝而來,本身就有很好的群眾基礎,這就讓這些電視劇和電影一出現,就攫取了大眾的眼光,賺取了大量的票房。
網絡文藝的“速成”性質,在網絡文藝作品的流行中得到充分顯現,這也讓網絡文藝被鮮明地劃分出了“經典”的范疇。更甚者,有一些對網絡文藝抱有偏見的人,一聽說某些流行的作品是網絡文藝,就將之歸類在“沒有內涵、沒有深度”一類,進而謝絕觀看。
在文學探討上,網絡文藝的存在和快速發展,加深了橫亙在“流行”和“經典”中的隔閡。的確,在網絡文藝發展初期,曾經出現過一些問題,但是,如今的網絡文藝,已經正在完善成型。而一些成功的網絡文藝作品,比如歷史類的電視劇《甄嬛傳》,游戲類的《仙劍奇俠傳》,包括近期《花千骨》《盜墓筆記》《云中歌》《瑯琊榜》《鬼吹燈》等熱門的影視作品,都改編自網絡文學作品,這其實已成功地將這道隔閡打破。
流行和經典,何苦總是演“對手戲”?其實,現在我們看見的很多經典,本身就是那個時代的流行;而網絡文藝,要想真正擺脫在人們原本印象中的淺顯、粗俗等標簽,就需要在打破“流行”和“經典”的社會認知上下功夫。若是網絡文藝的制作者,能夠在網絡文藝作品中灌注更多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價值內涵,能夠在網絡文藝的作品中加入更多的邏輯性和創新性,那么,讓網絡文藝從單純的流行逐漸走到經典,其實也不難。盡管這個過程中路途會相對漫長一點,代價會略高一點,但是,若這些能換得網絡文藝的永恒與經典,我想便是值得的。 (原載樂清文明網 李曉夕)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光明網-《光明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