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論文

公方彬:映現大國成長坐標與路徑之舉

2015-10-23 17:07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責任編輯:yss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  作者:國防大學教授 公方彬  沒有無意義的國家行為,凡上升至國家意志層面的重大活動,一定內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那么帶有國際性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勝

  作者:國防大學教授 公方彬

  沒有無意義的國家行為,凡上升至國家意志層面的重大活動,一定內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那么帶有國際性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閱兵活動,自不例外。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過5次有代表性的閱兵活動,本次閱兵之前進行了開國大典閱兵,國慶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閱兵。由于本次閱兵是唯一國慶閱兵之外的主題活動,而注入新的更加豐富的思想內容。特別是習近平的講話,高揚了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同時宣布裁減軍隊員額30萬,而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閱兵的意義和內含,決非眼前走過的一個個方隊,更重要更關鍵的是閱兵背后的成因,及其內含的國家意志與價值取向。這才是所有關心關注中國走向的人們所重視的,也是與中國關聯度更高的國家或國家集團必須關注的。某種意義上,這次閱兵就是中國大國道路上所持理念的寫照與折射,同時透出世界政治生態與走向。

  由于筆者是全軍唯一以英模代表身份4次登上閱兵觀禮臺者,因而除了現場受感染,更多是思考閱兵背后的東西。有以下幾個方面是直觀的或蘊含在閱兵背后更值得關注的內容。

  第一,閱兵讓人們再思考,這支人民軍隊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講話》(即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揭示的則是抗戰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力量之源。

  歷史昭示未來。回顧歷史是為了走向未來。當我們看到一個個威武雄壯的方隊從眼前經過,或許或應當思考,這支人民軍隊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是一支農民的軍隊,從大山深處走出,從小米加步槍起步,經過戰火錘煉,又有了新中國成立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已經是鳳凰涅槃。

  經歷數十年不間斷的戰火錘煉,這在世界軍隊成長史上是少見的。期間,重要階段是抗戰八年。我軍是在與強大敵人戰斗中成長起來的。苦難的中華民族為什么沒有倒在血泊中?答案就在最先出現在受閱隊伍中的抗戰老兵,這些老兵與支前模范,他們不僅以英雄主義精神激勵了我們,更重要的是,從他們身上認識到中華民族的精神與道德價值觀。到了民族存亡關頭,國共兩黨可以捐棄前嫌,一致對外。在家國之間選其一之時,人民群眾義無反顧地投身于支前抗戰。這就是中華民族苦難中堅持,苦難中成長的重要原因。有了這樣的成長史,有了民族精神的支撐,這支軍隊將走向哪里是清楚的,這個民族走向哪里和走多遠也是可以想像的。

  如《講話》所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在那場慘烈的戰爭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面對侵略者,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徹底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捍衛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發展的文明成果,捍衛了人類和平事業,鑄就了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在那場戰爭中,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也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支持,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各國人民為中國抗戰勝利作出的貢獻!”這其中蘊含著抗戰精神和中華民族力量之源。

  第二,閱兵讓人們再辨析,這支人民軍隊擁有哪些特色和品質?《講話》讓我們堅定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僅僅從表現形式,便不難發現中國閱兵與世界閱兵存在很大差異。我們很重視形式美,比如在整齊劃一,步調一致方面,世界少有國家的軍隊能夠做到,也未必愿意去做。西方國家閱兵,給人的感覺很隨意,似乎表達出某種思想即可。結合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與雅典、倫敦奧運會開幕式分析,我們也會發現其間的差異,前者強共性(三千人擊缶),后者強個性(希臘英雄),前者重群體,后者重個體,這種差異源自不同民族擁有獨特的文化性格。

  進入精神世界和政治思想領域,區別更大。我們知道,西方軍隊的精神力量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國家意志、宗教信仰、職業精神。我們則更強調政治理論武裝。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在與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中就明確提出:“八路軍更有一種極其重要和極其顯著的東西,這就是它的政治工作。”軍隊政治工作實際上實行的是一種精神灌注,即確立起共產主義信仰作為自己精神大廈的核心支撐。至于價值坐標和價值取向上講,區別同樣明顯,美國召募青年從軍,打出來的旗號就是“報效國家、增加存款,周游世界”,甚至海灣戰爭期間,動員預備役參加,也是把戰時津貼作為一個宣傳內容,我軍則更明確地提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敢于付出自己的一切。正是全新的精神世界與價值系統,而產生出一種巨大的犧牲精神,進而有了“昨天在敵軍不勇敢,今天在紅軍很勇敢”,“紅軍就像個火爐,俘虜過來后迅速融化了”。

  有了獨具的特點就會形成獨有的作戰方式和作戰能力。其實,一切自我犧牲的動力都來自于意義的找尋,找到了意義和價值,就找到了犧牲的動力,就可以激發出巨大的戰斗力。抗戰初期,八路軍新四軍如此弱小,然而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就是獨特的精神和價值系統。比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最成功的創造性作用樣式是游擊戰,這也是自己不被日軍消滅,同時壯大起來的最有效的作戰樣式,國民黨也看好這種作戰樣式,請八路軍培訓國民黨的軍隊,然而其學不到,共產黨的隊伍是因政治信仰而來,是人民的隊伍,他們自覺參加進來,自然也便不怕分散游擊,而國民黨的隊伍是因利益而來,有些是被抓壯丁而來,沒有信仰便沒有犧牲精神,集合起來作戰尚可,只要分散則逃之夭夭。這種精神元素是什么?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敢于犧牲一切。

  我軍的成長道路不僅與西方資產階級軍隊存在巨大差異,甚至與“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由舊沙皇軍隊瞬間變成為蘇聯紅軍也有區別。不同的歷程就會塑造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價值系統和不同的精神世界。西方軍隊的裝備發展是伴隨工業革命獲得提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整個革命戰爭年代都是從敵人的手中奪取,這就形成了自力更生的價值觀念,這種自力更生既可以成就內生的主動性,也可以化作發展動力。正是因為不一樣,決定著我們只能走自己的道路,我軍的意志在革命戰爭年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今天,注定還是堅守這樣的領導,如果沒有了這一領導,中國軍隊便不再擁有精氣神。

  如《講話》所言:“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全軍將士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向著我們既定的目標繼續奮勇前進!”

  第三,閱兵讓我們再觀察,這支人民軍隊以什么樣的發展節奏前進,《講話》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實現強軍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條件。

  因為閱兵場上的震撼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武器裝備,所以,我軍閱兵每每都把民眾乃至世界的目光吸引到軍事裝備的發展變化上。如果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軍的裝備的發展變化作出簡單概括,可謂已經實現三級跳:開國大典的裝備全部從敵人手中繳獲,包括從日本侵略者手中繳獲。而35周年、50周年和60周年國慶閱兵,武器裝備則是由國產與國外進口并重,區別在于比例變化,而本次則是全部為國產裝備,這就是標志。當然,同樣重要的是武裝裝備的技術水平,1984年的國慶閱兵,當全國人民包括站在觀禮臺上的我,都為“大塊頭”的核武器而倍感振奮,而今更對小型化、精準化而自豪和自信。這種變化,恰恰反映出我國國防科技與裝備的迅速提升。

  軍隊的發展過程和速度,背后的支撐并不單單反映在執政黨的政治觀、國防觀,很重要的還是經濟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軍隊建設速度直接映現出國家發展速度。為什么民眾往往從閱兵中尋找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就在于閱兵是國防建設水平的全面而又充分的展示,這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體現,當展現出強大力量,就意味著中國在大國道路上走出了很遠,又是因此而更有效凝聚人心和力量。

  中國軍隊的發展速度一如經濟發展速度一樣,日新月異。裝備現代化,1980年底筆者入伍剛幾個月就走上戰場,作為炮兵的計算兵,全手工作業,反應速度可想而知,而今軍隊的炮兵已經全自動化。1991年,針對軍隊建設滯后,一個團隊的訓練經費甚至趕不上美國一個中級軍隊的年工資,我發表了一篇題為《晴天里爆一聲,咱們的軍隊!》引起了社會很大反響,而今,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惠及軍隊,我軍已經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毋庸諱言,從廣場上走過的這支軍隊早已非從前,鄧小平提出南海“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時候,除了中國人的和平愿望,也不能否認有軍事力量無法保衛南海利益的原因,而今中國海軍已經走向深藍。1984年,站在觀禮臺上看到戰略導彈走過廣場,全國人民為之驕傲,而今小型化、精確化、機動發射,甚至打擊能力指向太空,這一切,我們就如同為經濟瀕于崩潰到世界第二大經濟一樣,軍事力量日新月異,同樣讓國人為之振奮,為之驕傲。這恰恰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

  整篇《講話》蘊含著一個重要思想,這就是世界反法西斯主義的勝利,除了正義必勝的顛撲不破的真理,最關鍵的是世界人民擁有打倒法西斯的硬實力。這其實也是馬克思所說:“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因此,世界和平力量要維護二戰成果,必須發展和平力量。同理,中國要實現和平發展,也必須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強軍目標。

  第四,閱兵讓我們再品評,這支人民軍隊在強軍目標指引下已經和正在發生哪些新變化?《講話》讓我們找到應對外部挑戰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閱兵決非僅僅閱軍事裝備和官兵的精神風貌與軍事素養,或者說在閱視覺范圍內的要素的同時,還要檢閱內含的許多戰斗力要素。因為一支軍事思想、軍事指揮藝術落后的軍隊,一支精神頹廢、腐敗透頂的軍隊,再先進的武器裝備都不可能發揮出應有的戰斗力,有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覆滅作證。

  從閱兵的許多技術細節或行為方式中,我們已經看到了習近平擔任我軍最高統帥后的深刻變化。比如受閱方隊的編排中就包含著新思想、新理念。我們認為,建軍需要戰略思維和正確思路,要著眼“能打仗,打勝仗”來建設。閱兵有表演的成分,但表演背后一定是一支軍隊的品格、品性和素質。我軍已經在理念上和建設思路上與發達國家的軍隊看齊,這一點從本次閱兵的編組中可以看出。較以往國慶閱兵不同的是按作戰體系編組受閱方隊,即裝備方隊與空中梯隊均按照作戰體系編排,比如,裝備方隊按照地面突擊、防空反導、海上攻擊、戰略打擊、信息支援、后裝保障等作戰體系模塊組成,此前的1999年和2009年的國慶閱兵,裝備方隊多按照如坦克方隊、履帶式步戰車方隊這樣的不同武器類型編排受閱。這種變化調整中已經反映著決策者和落實者在觀念思維上的變化。

  更為突出的則是務實扎實的作風逐漸強化。1984年國慶觀禮,閱兵隊伍中出現了“將軍方隊”,但那是有將軍之名無將軍之實,因為隊伍只是青年軍官著將軍裝罷了,從哪個時代的著眼點來講并沒有什么不可,特別時當時軍官老化,真正讓將軍們上場也無法走下來。今天,在習近平強調作風轉變的理念指導下,真正的將軍已經走到方隊中來,這不管是空軍副司令鄭群良中將,還是集團軍軍長張海青少將,還是女將軍田鷗少將,56名將軍領隊證明了很多,至少有一點是軍隊作風的巨大轉變,同時半數以上具有博士碩士學位,這也是文化素質的巨大提升,這既反映著新時代的將軍與上一代將軍的差異,更反映著軍隊作風轉變。這種轉變至關重要,軍隊必須更扎實,任何花架子,最后付出的一定是血的代價。

  如《講話》所言:“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今天,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我們要以史為鑒,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努力。”因此,黨國家和人民一定要賦予新一代軍人以更艱巨的歷史使命。而要完成使命,必須加強自身建設,這是著力點,也是突破口。

  第五,閱兵讓我們再認識,這支人民強大起來后對國家意味著什么?《講話》告訴世界中國作為命運共同體將承擔什么。

  中國在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擁抱世界,這是本次閱兵的顯著特點。既然我們把抗日戰爭視作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邀請相關國家或組織參加活動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又因為中國長期以來以相有的價值系統評價歷史,因而與世界較少互動,特別是深及國防的互動,正是緣于此,本次紀念活動高調登場,除了引發關注,也注定讓一些冷戰思維者曲解甚至錯誤解讀。

  閱兵意味著國家安全保障,同時意味著世界和平獲得新的堅實支撐。這一判斷完全可以從受閱隊伍中看出。從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分別領導的抗戰老兵并肩坐在車中受閱,給人們很多的思考,十幾年互為敵人,然而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時候,又能捐棄前嫌,并肩御敵,這是一種價值標準。

  抗日戰爭針對的是日本法西斯侵略軍,我們付出了3500多萬人的犧牲,然而,今天把紀念活動定位于世界反法西斯勝利,這就是一種胸懷和高度,同時拓展了對抗日戰爭的理解。這充分說明,我們已經把中國戰場上取得的勝利,看成愛好和平人民的勝利,是世界力量互相支持的結果。而邀請了49個國家參加活動,特別是把當年出兵東西的蘇關紅軍、美國飛虎隊,并非針對當代日本,我們還是希望與今天的日本人民一道,共鑄亞洲安全,這不管是旗號還是主動向日本政府發出邀請,都意味著中國人民、中國政府和其武裝力量,都擁有更高的境界。

  其實,并不僅僅是今天的表現,包括抗日戰爭剛結束,我們的一些所作所為已經看出包容和寬容。走進旅順戰犯看守所,有一張表格釋出很多,二戰結束后的1945年2月至1951年4月,美英法奧荷菲6國加上國民黨政府,共判戰犯死刑971人,無期徒刑479人,共產黨在撫順看守所關押上千名日本戰犯,沒有一名被判死刑和無期徒刑,并且看押期間高待遇。其間自然可以作出各種解讀,哪怕其中一定有許多需要修正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但至少有一種元素或解讀存在,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擁有多大的胸懷與包容度。到目前為止,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沒有試圖征服任何國家,相反成了聯合國派出維和部隊最多的國家之一。看一支軍隊及其背后的支持力量,是否具有侵略性,主要看其精神力量來源。西方國家的軍隊有三種力量來源:國家利益、宗教信仰、職業精神。中國軍隊主要是政治,政治要有力量,就需要占領道義的制高點,如果政黨的指導思想是攫取,軍隊作為一個執行集團也要履行使命任務,但因為缺少精神支撐,便不再擁有戰斗力,因而也便不會有力量。人的精神有兩個最大的力量之源,一個是宗教(日軍來自宗教性質的武士道),我軍來自政治信仰,前者是封閉的精神世界,不能置疑,后者是開放的精神世界,可以置疑,可置疑者失去了道義高地,也便沒有號召力。中國共產黨追求的是共產主義,即世界大同,沒有剝削和壓迫,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展,如此怎能可能征服他人?

  如《講話》所言:“為了和平,我們要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世界各國應該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積極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為了和平,中國將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中國人民將堅持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后,需要補充闡述的是,閱兵已經落下帷幕,但由此而來的震蕩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一次閱兵讓世界大國包括與中國“攸關方”都亮明了自己的底牌,這不是一件壞事,國家關系怕的不是沖撞,而是誤讀,都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和價值觀,也就找到了博弈和維護平衡的路徑和方式。一次閱兵對中國的大國道路和大國胸懷又一次歷練,我們發出邀請,希望都來,但來不來都由自家考量,沒有必要強求,也不以來多少為自己紀念活動成功與否的唯一指標,這就是淡定,是大國之必須。一次閱兵讓國民更成熟、更辯證,大國崛起于文明,都是大國小民是不可能支撐大國走出更遠的,一次次網上爭論,便引來一批批人深入的思考,我們已經有了改革開放后近40多年的思考,所謂“鄧小平最大的貢獻是教會了國人如何思考”,我們還要思考,我們就是借助一次次國際活動加深思考,如此,中國人民才會覺悟,才能立身于世界起引領作用。其實,當抗戰老兵最先出現,現場掌聲與濕潤的眼睛,我們那不容易被感動的心靈為之震動,于是我們便可以說,一種最深厚的民族精神正在激發、凝聚和張揚,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強大的力量。

  這些原本也是我們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的目的和要義所在!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光明網-理論頻道)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县| 宿迁市| 柳江县| 阿克苏市| 慈溪市| 民乐县| 商丘市| 吕梁市| 龙胜| 电白县| 宜兴市| 思茅市| 临漳县| 铅山县| 榆中县| 通辽市| 敖汉旗| 桐柏县| 乃东县| 昌图县| 新化县| 湟源县| 镇康县| 新邵县| 龙山县| 龙泉市| 米脂县| 乌鲁木齐县| 和静县| 绥德县| 峡江县| 晋城| 湖南省| 泰宁县| 鄂温| 太和县| 华容县| 武冈市| 图木舒克市| 孟津县|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