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間舞蹈——背裝
摘要: 背裝也叫背閣。是利用力學原理把化裝人物調在高處表演劇情的舞蹈形式。 背裝有上下兩部分組成。一是下背,成人扮演,身上穿一鐵制坎子,上插特制鐵架,穿寬大衣裳,
背裝也叫背閣。是利用力學原理把化裝人物調在高處表演劇情的舞蹈形式。 背裝有上下兩部分組成。一是下背,成人扮演,身上穿一鐵制坎子,上插特制鐵架,穿寬大衣裳,用長袖遮護支架,似手惆狀。二是上裝,由漂亮孩子扮演戲劇或神話傳說中人物形象。一般背者可扭動各種姿勢,上裝演員,多扮如單腿直立狀,也可有簡單表演。背裝可組成隊伍,鳴鑼開道,場面壯觀。 與背裝相同的有抬閣。用杉木桿抬起演員表演劇情,也叫獨桿轎,均為成人扮演。如兩人扮衙役抬一縣官,前有肅靜、回避牌,鳴鑼開道,但見縣官搖頭晃腦,帽翅忽閃忽閃,手持一旱煙袋,不時地吸一下,詼諧有趣.逗人發笑。 河南省嵩縣舊縣鎮西店村“背裝”藝術團的藝人在表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社火“背裝”。 背裝,又叫“背妝”、“背樁”,據說已有200多年歷史,是河南省嵩縣舊縣鎮西店村的民間藝人,在吸取戲劇、曲藝、舞蹈、雕塑等多種藝術的基礎上,創造出的一種民間造型藝術。經過十幾代人的繼承、改進,背裝已成為深受中原地區群眾喜愛、具有獨特藝術感染力的一種民間文藝表演形式。 背裝的表演形式獨特,按故事情節分為若干表演小組,每個表演小組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層表演者稱為“上裝”,由男女兒童扮演;下層表演者稱為“下裝”,由經過嚴格訓練且熟練掌握各種表演技巧的成年人扮演;中間部分稱為“中節”,用各種造型藝術和“機關”巧妙地將“上裝”和“下裝”連為一個整體。背裝屬造型藝術,故事情節均源于民間傳說和歷史典故,整個表演既驚險刺激,又詼諧逗趣。表演中,還要配以高蹺、秧歌和樂隊,熱鬧喜慶。 由當地村民組成的河南省嵩縣舊縣鎮西店村“背裝”藝術團曾多次到國內各地演出,深受觀眾歡迎。(
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責編:游黎)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網河南頻道)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