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引領第四次創業浪潮
摘要: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三】 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系主任、教授 李長安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三】
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系主任、教授 李長安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發表的公報中,提出了“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重要論斷。當前,我國已進入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四次創業浪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突出以創新引領創業,不僅是穩增長、促民生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緩解就業壓力、提升就業質量的必要之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出現過三次創業浪潮:第一次是從改革開放之初到1984年。當時為了緩解城鎮知識青年返城造成的就業壓力,中央首次把自謀職業確定為就業的方針之一。在這項政策的鼓勵下,創業型就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有效緩解了當時沉重的就業壓力。第二次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中期。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以“全民下海”為特征的創業活動達到新的高潮,其中1992年、1994年、1996年全國私營企業戶數的增長率分別達到28.8%、81.7%、25.2%。第三次是2002年至2004年。2002年國家開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明確把就業問題作為各級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標,并制定了各項配套政策,再一次激發了勞動者創業的熱情。
但受制于傳統的粗放型的發展方式,我國的創業類型大多數屬于“生存型創業”。根據全球創業觀察(GEM)的相關調查,目前我國的全部創業活動中,有大約90%是“生存型創業”。這種創業的特點是創業者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創業項目也主要集中在餐飲副食、百貨等微利行業,創業目的大多僅僅是為了養家糊口,補貼家用。不僅如此,生存型創業的成功率也較低,即使創業成功也大都存續期短,平均尚不足3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推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成為就業優先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特別是2012年黨的十八大之后,各項鼓勵創新創業政策更是密集出臺,這是促成第四次創業浪潮形成的直接動因。
在第四次創業浪潮中,以創新促進創業是本輪創業最典型的一個特征之一。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專利大國,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專利報告,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已經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來自中國的發明專利數量,包括國家知識產權局接受的來自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利申請數量總和,已占全球上年新專利申請的近30%。2013年,我國的知識產權能力指數得分達到63.57分,較2012年提升0.46分。排名緊隨美國、日本之后,保持在樣本國家的第3位。
創新能力的提高為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各項優惠和扶持政策的出臺,創新拉動創業的趨勢已經形成。據科技部的統計數據,截止2014年底,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超過1600家,在孵企業8萬余家,就業人數超過175萬人。目前批準建立的國家高新區115家,園區注冊企業超過50萬家,僅中關村2014年新增科技企業達1.3萬家。全國創業投資機構1000余家,資本總量超過3500億元。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海歸人員和科技人員投身到創業浪潮之中,創業群體的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
與傳統的生存型創業相比,創新引領創業所引發的就業效應要大得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表明,2014年,全國網絡創業就業人數超過1000萬人,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重要的領域之一。隨著國務院“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出爐,互聯網創業呈蓬勃發展之勢。不僅如此,互聯網突破了地域、場地、身體等方面的限制,甚至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創業的門檻,因而受到包括殘疾人在內的各類人群的普遍歡迎。
雖然創新也會帶來部分傳統崗位的消失,但歷史經驗早已證明,創新所帶來的崗位凈增加要遠遠大于傳統崗位的減少。而通過創新創業活動所涌現的新的就業機會,將大大改變勞動者的就業形態,知識技能的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勞動者的就業主動權也將得到增強,這對于改善就業質量無疑是一種強大的動力。
如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正在我國蓬勃發展,以創新引領的創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關注。只有進一步完善我國創新創業鼓勵和扶持政策,加強對勞動者的創新創業教育和培訓,提升全民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第四次創業浪潮就能持續時間更長,就能為實現穩增長、促民生的戰略目標提供更強大的動力。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光明網-理論頻道)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