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文都”賞“瓷都” 感受文化魅力
摘要: 10月2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40多家晚報的社長、總編、記者共80多人來到泉州德化,參加“行進中國·精彩故事”全國晚報總編、記者走進“世界瓷都”德化采訪活動。活動于當日正式開始。泉州“東亞文化之都”和德化“世界陶瓷之都”的魅力成為大家談論的焦點。
全國各地晚報社長、總編、記者走進“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采訪——
品“文都”賞“瓷都” 感受文化魅力
本報訊 10月2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40多家晚報的社長、總編、記者共80多人來到泉州德化,參加“行進中國·精彩故事”全國晚報總編、記者走進“世界瓷都”德化采訪活動。活動于當日正式開始。泉州“東亞文化之都”和德化“世界陶瓷之都”的魅力成為大家談論的焦點。
“本次采訪活動的主題重大,是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對德化陶瓷發展經驗的多角度挖掘,既充滿歷史文化韻味,又具有時代特征。因此,很多會員單位都很重視此次采訪活動。”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秘書長王炳云表示,此次活動有內容、有意義,會在全國產生較大的影響。他說,泉州晚報社與中晚協及其他會員單位一直保持著緊密的聯系,泉州晚報社組織的采訪活動得到了熱烈響應,期待采訪取得顯著成效。
深圳晚報社常務副總編輯、深圳ZAKER首席執行官兼總編輯周智琛表示,這次活動是泉州晚報社整體推廣城市形象系列行動中極具分量的創意安排,近可大大提升外界賦予的品牌口碑,遠可從容擴展對未來發展的思索空間。“泉州晚報社這種鮮明的帶有高級定制特色的拓展模式,非常值得處在轉型中的媒體同行學習。”周智琛說。
泉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很多媒體朋友對泉州和德化向往已久。上饒晚報社總編輯鄭濱說,上饒和泉州一樣,都與“海上絲綢之路”有著深厚的淵源。在古代,上饒是“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來自中原的物資通過上饒中轉至福建,最后通過海洋銷往世界。
同樣是第一次到德化的《北部灣晨報》執行總編黃有學也對德化“有親切的感覺”,在他看來,這里和欽州北部灣經濟區很像,希望能夠在德化“取到真經”,供北部灣發展借鑒。
不少晚報人與德化陶瓷早已有緣。《常德晚報》編委胡南有收集瓷器的愛好,希望這次能“邂逅”一些美麗的德化陶瓷。《宜賓晚報》總編室、辦公室副主任周彬愛喝茶,也因此喜歡上泡茶的陶瓷器皿,期待在德化欣賞到精美的陶瓷。《揚子晚報》首席記者董婉愉也是愛茶之人,家中藏有德化陶瓷茶具。“我非常喜愛這套茶具,都舍不得用它。”董婉愉說。
德化縣專門組織對接人員,做好采訪活動的保障工作。泉州晚報社也抽調了新媒體骨干力量,通過微信讓兄弟媒體提前了解采風主題、泉州及德化的歷史文化等。泉州晚報社還組織了微信群,為參與活動的全國各地晚報社長、總編、記者創造一個實時溝通的平臺,及時傳達天氣、路況等服務信息,整個組織工作順暢有序。“感謝《泉州晚報》給我們家人般的感覺!”德州晚報社攝影部主任崔忠偉給泉州晚報社的組織工作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很給力,很細心,很溫暖,很親切。”這是《周口晚報》攝影部主任朱海龍對本次活動組織工作的由衷評價,也是對德化縣和泉州晚報社的肯定。
(據《泉州晚報》)
茶葉罐生產車間。
德化傳統陶瓷雕塑。
陶瓷展廳。
外國設計人員參與陶瓷新品設計。
工人在手繪西洋工藝瓷。
陶瓷生活館吸引游客體驗。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