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琪:“筑巢”清華 開建完整神外學科體系
摘要: 新華網北京11月4日電(晏珊)目前醫院“患多醫少”已成常態,而小兒神經外科,醫生緊缺的程度更是讓人“堪憂”。“我國有15000名神經外科醫生
新華網北京11月4日電(晏珊)目前醫院“患多醫少”已成常態,而小兒神經外科,醫生緊缺的程度更是讓人“堪憂”。“我國有15000名神經外科醫生,但專門從事小兒神經外科領域研究的醫生卻僅有百余人,這意味著大量的兒童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比如腦腫瘤,每年患兒達5萬余人,即使100名神經外科醫生全力以赴,也顯得力不從心。”近日,我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清華大學玉泉醫院副院長張玉琪在做客新華網“十三五”院長論壇時表示,我國小兒神經外科人才缺口巨大,加強小兒神經外科建設迫在眉睫,并透露將力推完整神外學科體系建設。
圖為清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玉泉醫院)副院長張玉琪。新華網 楊锘攝
構建以神外為特色綜合醫院
解決“燃眉之急”,先從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入手。“我院是腦神經科的博士生、碩士生培養單位以及國家人事部博士后流動站,在腦神經外科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形成了健全的學科培養體系,培養了大量神經外科人才。另外,我院擁有較強的醫療服務能力,比如神經外科設有床位160張,僅次于天壇醫院。”張玉琪說。
據悉,近年來,清華大學玉泉醫院先后開展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分流術和腦室鏡治療小兒腦積水,難治性癲癇病的評估和綜合治療等等,每年完成神經外科手術近3000臺,患者來源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病人,另有來自中亞、蒙古國等海外患者慕名前來就醫。
作為清華大學的附屬醫院,在學科建設上清華大學為醫院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張玉琪舉例:“比如醫學影像學,清華大學醫學影像研究中心具有國際先進的顱腦醫學影像技術,開發了很多顱腦影像軟件,同時腦電圖功能研究可以將微電極插入腦內部研究顱腦功能,這些都給治療小兒顱咽管瘤、腦室內腫瘤帶來了新的‘武器’。”此外,據張玉琪介紹,人才方面清華大學同樣給予了強大的支持,比如世界級神經科學專家施一功教授、魯白教授都會經常來院指導授課。
除了腦神經外科,清華大學玉泉醫院還著重打造婦產科及手外科,形成了“大專科、小綜合”的綜合醫院。作為著名神經外科尤其是小兒神經外科專家,張玉琪希望在為病患服務的同時,也能把自己幾十年的從醫經驗傳授給學生,這樣才能把醫療技術、醫療思想、醫療服務最大化,培養更多的神經外科人才。
“精準”有助降腦外手術創傷至最小
“精準、微創、個性化”是當今國際醫療發展的主流方向,腦病的治療也逐步邁進“精準”時代,對于腦細胞而言,精度的提高不僅能提高療效,更能減少并發癥。“顱腦外科手術不僅要追求把病變切除,更要把對腦功能傷害降到最低。比如治療帕金森病,不需手術,將微電極插入腦部便可使帕金森病得到有效控制”張玉琪補充說:“內科治療也如此,比如如何用最少的藥發揮最大的作用,減少最多副作用也是內科追求精準用藥的一大方向。”
在小兒神經外科臨床治療領域,張玉琪表示目前無論從技術還是治療方面也日趨精細。“比如小兒腦腫瘤,很多家長都關心小孩做完手術之后會不會傻?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是否受到影響?對于這些問題,我們采取腦認知功能評估,即在術前、術后用國際的標準來評測患兒智商,跟蹤個體發展,消除家長的疑慮。”
隨著“健康中國”國家戰略落地,深化醫改有望得到全面推進,促進分級診療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作為院長,張玉琪認為:“分級診療并不是將醫院分成一二三等級,而是形成由基層社區醫院、社區門診、縣級醫院轉診至大城市大醫院‘由下而上’的診療機制,這符合醫學發展規律,一定程度上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最后,張玉琪建議,希望從制度方面取消對醫院的評審,因為它既不能給基層醫院“雪中送炭”,也不能給大醫院“錦上添花”,反而讓患者一有感冒發燒都直奔三甲醫院,造成“看病難”的現象。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健康)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