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院變“藥房”分級診療改革仍處瓶頸
摘要: “首診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是當前醫改的重點。衛計委近日公布的《2014年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基
“首診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是當前醫改的重點。衛計委近日公布的《2014年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量占比從2013年的59.1%下降到57.4%。
業內人士認為,國家多年倡導的分級診療建設目前實施效果尚未顯現,分級診療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京華時報記者錢宇陽
近八成市民倚靠社區醫院開藥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北京市統計局近期公布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現狀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市民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開藥”,對社區醫院“藥品種類”方面的滿意評價最低。
調查發現,老年人倚靠社區醫院“開藥”的比例更大,高達83.1%的老年人去社區醫院為“開藥”。其次是去社區醫院接受“常見病治療”,選擇比例為59.7%。選擇在社區醫院進行“慢性病治療”、“常規體檢”和“打針輸液”等治療的市民比例在24.1%-26.2%之間,選擇“康復理療”和“婦幼保健”的比例則不足兩成。
調查中針對過去一年生病卻不愿選擇社區衛生機構就診的人追問其不愿選擇社區醫院的原因,結果發現,居民對社區醫院醫療水平的不信任是重要原因。其次,社區醫院藥品種類有限也是導致部分市民放棄社區醫院的原因。
大量市民表示,社區醫院的藥品品種少,想要開合適的藥,仍免不了去大醫院掛號取藥,造成大醫院門診量虛高的同時,也浪費了社區衛生醫療資源。
已有28個省份開展分級診療試點 引導公眾就診習慣改變任重道遠
事實上,幾年前相關部門就已經提出分級診療。2015“互聯網+”健康中國大會上,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處長焦雅輝介紹,全國已經有28個省份、1000多個縣市區開展了分級診療試點。
醫藥專家史立臣認為,之前分級診療試點時,各個省份的做法大同小異。通俗地講,就是患者在就診時先去基層醫院診斷,再視病情狀況轉診到對口醫院,患者在上級醫院做完手術后再回到社區或者鄉鎮基層醫院進行康復,其中會對慢性病、急性病進行區分。
史立臣說,實際上在國外普遍都實施分級診療的模式,例如患者直接去大醫院是不接待的,都得先去所在區域醫院診斷(急性疾病除外),開具轉診單之后才能去大醫院。在這樣的情況下,小病種、慢性病在區域醫院就解決掉了,既不會浪費優質資源,患者的費用也降下來了。
分級診療在我國推出也有些年月,為何患者看病依舊扎堆大醫院?微醫集團董事長廖杰遠介紹,分級診療最大的難點在于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參差不齊,公眾對基層醫生的信任度不高。
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毛群安表示,今后要引導大家看病適應基層首診。只有充分理解分級診療制度設計的內涵和意義,才能更好地
推動分級診療工作開展。而在推進分級診療制度過程中還要考慮到醫保政策銜接的問題,應當通過經濟杠桿、柔性措施,引導患者自覺自愿到基層就醫,讓群眾切身體會到分級診療帶來的便捷和益處。
焦雅輝還表示,借助移動互聯網的信息化手段,也可以提升醫療資源效率,尤其是提升優質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京華時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