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龍與《中原匪事》
摘要:近日,我市作家陳傳龍的長篇小說《中原匪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首印7000冊,在新華書店公開發行。新書一上市,淘寶網、當當網、京東網、卓越亞馬遜網、中國圖書網、標準書目網、博庫書城、廣購書城等同時上架,并在顯要位置進行推薦。閱讀過此書的文學愛好者們高調贊揚了《中原匪事》,稱它是:“一曲綠林好漢的慷慨悲歌,一組山寨興衰的歷史寫真,一段不屈男兒的抗倭實錄,一部讓人扼腕的土匪傳記。”
□晚報記者 王 瑩 文/圖
近日,我市作家陳傳龍的長篇小說《中原匪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首印7000冊,在新華書店公開發行。新書一上市,淘寶網、當當網、京東網、卓越亞馬遜網、中國圖書網、標準書目網、博庫書城、廣購書城等同時上架,并在顯要位置進行推薦。閱讀過此書的文學愛好者們高調贊揚了《中原匪事》,稱它是:“一曲綠林好漢的慷慨悲歌,一組山寨興衰的歷史寫真,一段不屈男兒的抗倭實錄,一部讓人扼腕的土匪傳記。”
陳傳龍
創作《中原匪事》的動機
《中原匪事》一書的封面。
“我早就想寫《中原匪事》,因為我對駐馬店的厚重文化的了解得很深。”近年來,陳傳龍創作了不少關于駐馬店的長篇歷史文化散文,在《駐馬店日報》、《天中》、《天之中》等報刊雜志發表,有些文章獲得了全國性獎項,其中《源于駐馬店的戲曲故事》被收入最新版《駐馬店人手冊》,談起《中原匪事》,陳傳龍告訴記者。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陳傳龍的老家泌陽城東關大橋邊,住著幾個殘疾人,經常沿街乞討。百姓并不憐憫他們。聽老年人講,這幾個殘疾人曾經當過土匪,跳崖時摔斷了腿,罪有應得。對于百姓的態度,這幾個殘疾人從不辯解,默默地乞討,默默地生活。他們的身影在陳傳龍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隨后,陳傳龍得知王老漢(即王國華,竹溝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始人)在泌陽打游擊的故事。這為陳傳龍日后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從那時起,陳傳龍經常到舊書攤搜尋地方史料,多年下來,搜集了數百本,他對駐馬店的歷史有了深入的了解。
為了將歷史文化散文寫得扎實、富有內涵,陳傳龍重訪了許多鄉鎮和歷史發生地。采訪過程中,他了解到不少土匪的傳奇及不少共產黨游擊隊、新四軍的故事,也了解到不少共產黨與土匪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中,王遠老漢是位極具傳奇性的人物,他的故事在泌陽、確山、唐河一帶流傳得非常廣泛,毛主席稱他為農民領袖,劉少奇稱他為改造土匪的博士,彭雪楓稱他是中國的夏伯陽。隨著了解的深入,陳傳龍對土匪的看法發生了改變。他覺得,用散文不足以全面反映這片熱土上深厚的民俗民情和文化內涵,他決心寫一部長篇小說,全面再現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駐馬店各個階層的生活。
就這樣,陳傳龍一面廣泛閱讀文學作品,一面深入實地采訪,搜集口口相傳的故事。陳傳龍發現,百姓對土匪有著極為復雜的感情,并不像影視和文學作品描述的那樣,幾乎一邊倒地將土匪描述成殺人惡魔。相反,有些地方因為有土匪駐扎,百姓的生活反而更安定,客觀上土匪做了不少對百姓有益的事。特別是在抗擊日寇方面,土匪并不懂得大道理,也并不是出于愛國熱情,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地盤,憑一腔熱血與日寇拼死抗爭,演繹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陳傳龍還發現,土匪并不僅僅偏居在山林,而是與現實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至于正規軍收編土匪的例子更不勝枚舉。被稱為小延安的竹溝,為抗日前線輸送不少新四軍,其中不少將士就是收編的土匪。土匪提著腦袋混飯吃,不少土匪都是玩刀槍的高手,編入正規軍之后,作戰能力更是不可小覷。
了解到這些,陳傳龍認為,若按傳統的寫法反映駐馬店發生的故事,缺乏新意,他決定另辟蹊徑,以特視的獨角來演繹土匪。但是,關于土匪的小說很多,如果純粹寫土匪傳奇,難免落入快餐文化的俗套,缺乏生命力。權衡再三后,陳傳龍認為,應該把小說的傳奇性、寫實性和文學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融通俗與高雅為一體,適合各類讀者。
十年磨一劍
經過一年多的準備,陳傳龍2006年開始了創作。
陳傳龍是業余作者,白天上班,晚上創作,每天寫到深夜,有時甚至寫到天亮。創作的艱苦超乎想象。那一段時間,陳傳龍沉醉于虛構的世界中,夢境中經常出現小說中的情節和人物,有幾次還和小說中的人物對話。土匪頭子賽秦瓊回家探母,在雪地里跪了一夜,大雪埋著了身子,娘硬是不見他的面……寫到這一章時,陳傳龍止不住熱淚橫流,抽幾支煙,情緒還平靜不下來,又洗洗臉,心情還不能平靜。
那一上午,他都沒辦法再寫下去。每到休息日,他就把家人打發出去,關掉手機,從早上寫到晚上,一坐十幾個小時,不吃飯不休息。
陳傳龍的創作常常被瑣事打斷,內心涌動的創作激情不能付諸筆端,他十分苦惱。后來,他找到一間小房子,借來一臺舊電腦,中午下班到小屋里寫作,到了上班時間,匆匆去上班,下班后草草吃點飯,再把自己關進小屋,直寫到夜深人靜,才回家吃飯。
陳傳龍在現實與虛構的世界里穿梭,一天幾次轉換角色,一會兒穿越到幾十年前,與那個時代的人物對話,與他們同快樂同悲傷;一會兒又返回現實,履行單位職工的職責。每每從久遠的年代回到現實,他的思緒長時間不能回到現實,仿佛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不管生活、工作多么不順心,只要一進入創作狀態,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了九霄云外。
在語言運用上,陳傳龍也是動了一番腦筋的。既是以土匪的視角反映社會,土匪黑話是繞不過去的難題,脫離不了真實的語境,如果讓土匪說普通人的大白話,顯然缺乏真實感;如果讓土匪全部用黑話對白,沒有多少人能看懂。經過深入思考,他決定讓土匪的普通語言中夾雜著黑話,既能讓讀者看懂,又不失土匪的語境。為了讓小說語言與人物的身體相符合,在敘述語言上,采取普通語言與黑話相結合的方式,同時,小說中還運用了大量駐馬店方言,有著明顯的駐馬店特色。
記者了解到,《中原匪事》一書的語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敘述對象的不同而變化。比如,山寨里有個老秀才,飽讀詩書,精通文墨,老秀才與別人的對話就采取半文半白的語言風格。老秀才寫的《檄文》、《祭文》完全用古文。再比如,駝鈴梁云中蛟負責給被綁票的人家送信,能言善辯,巧舌如簧,他的語言風格是口齒伶俐,話語中多用俏皮話、歇后語、諺語。
長期超負荷的勞作,讓陳傳龍的健康狀況急劇下降。寫作進入第二個年頭,他的身體徹底垮了,十幾種病纏身,腰疼頭疼脖子疼胳膊疼,坐著寫不下去了,蹲著寫,蹲著寫不下去了,跪著寫,用電腦寫不下去了,用筆寫……
經過3年的努力,洋洋灑灑百萬字,《中原匪事》的草稿完成了。又經過幾年的修改,陳傳龍覺得滿意了,就寄給作家出版社。編輯看后卻指出了不足:伏筆太多,故事松散,情節不精練,剪裁和提煉功夫欠缺,且對情色和暴力血腥場面過于沉溺。編輯將小說推薦給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公司非常看好這部還不成熟的小說,買下了電影電視劇改編權,合同期限6年。當時,《駐馬店日報》、《天中晚報》都刊登了此消息。
按照編輯的意見,小說還要進行修改。小說是個有機的整體,牽一發而動全身,刪除部分故事情節后,會留下很多漏洞,就要重新設計人物和情節,不比重新創作難度小。陳傳龍望而生畏了,他不想再碰那部小說。他把自己的興趣轉移到了地方文化上,集中精力創作駐馬店歷史文化散文。編輯催促幾回,陳傳龍一直下不了修改的決心。直到2012年末,編輯又催促他,他才下決心修改。
正是過年時節,大家都準備過年,單位的工作少了,有了空閑時間,陳傳龍埋頭于修改小說。除夕夜晚,家家團聚,鞭炮齊鳴,陳傳龍還在小說的世界里遨游。他也想停下筆,加入到歡樂的行列,但為了保持創作激情,他硬是強迫自己坐下來,繼續修改。放假期間,他謝絕了親朋好友的邀請,忍受著寂寞和孤獨,天天寫作十幾個小時。也就是在那段時間,他的眼睛變成了高度近視。
又經過幾年的艱苦勞作,小說終于在2015年春節期間定稿了。從動筆創作到定稿,歷經10年,修改10遍,將百萬字壓縮到60多萬字,整整刪掉一本書的容量,其難度可想而知。
2015年11月,《中原匪事》出版了,在全國各大新華書店公開發行,版稅10%,各大網絡書店均在顯要位置作了推介。一時間,好評如潮,銷售異常火爆。
一部展現駐馬店地域文化的力作
陳傳龍系中國散文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協會員,天中文化研究會理事,現供職于市運管局。他創作的散文《山妞》獲第二屆吳伯簫散文獎,中篇小說《裸女》獲第三屆長江杯網絡小說冠軍,《瘋女》獲第四屆亞軍。
《中原匪事》一書中出場的人物有200多個,按身份來說,有土匪、共產黨、新四軍、游擊隊員、國民黨、日寇、漢奸、紅槍會員、民團組織、地主惡霸、仁義財主、本分農民、良家婦女、民間藝人、武術高手、縣長、秀才、教師、乞丐、和尚、道士、妓女、染匠、石匠、剃頭匠、榨油匠、貨郎、義和團領袖、“二七”大罷工會員、北伐名將等。此書中濃郁的民俗民情、鮮明的地域特色,再現了天中百姓的生活畫卷。原汁原味的土匪習俗,豐富多彩的土匪黑話,千奇百怪的土匪活動,詭譎怪誕的土匪規矩……此書在全國公開發行,對于宣傳駐馬店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展現駐馬店人的風采,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