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俗世 心在山水
摘要: 身居俗世 心在山水——讀柳書波散文集《心在山水間》□趙炯心寬容山,心靜納水,山水相濟,方能得山之態度,水之風韻。讀柳書波的散文集《心在山水間》,便覺山
身居俗世 心在山水
——讀柳書波散文集《心在山水間》
□趙炯
心寬容山,心靜納水,山水相濟,方能得山之態度,水之風韻。讀柳書波的散文集《心在山水間》,便覺山不是山,水也并非水。山是景,水是情,山水是一方明凈心田,甘潤滋養。
《心在山水間》共收錄了散文、隨筆53篇,分為“山魂水韻”“勝跡游蹤”“古今抒懷”“四季牧歌”四個部分。作者柳書波深受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濡染,從而培植了他溫厚誠摯而又活潑的文學心靈。從他的作品中我們既能看到漢魏六朝的華美流麗、韓柳歐蘇的渾厚瀟灑、明清小品的雋秀飄逸,也能發現一些“五四”以來文學大師的文學身影,如沈從文的淡然、朱自清的精致、巴金的深情等。全書語言詩化明麗、清新自然,沒有矯飾做作,有一種落落大方的風度,雅致精巧。如《長白山天池行》一文中,作者寫道:“雨后的天池景色格外迷人,它像一塊瑰麗的碧玉,鑲嵌在雄偉的長白山頂的群峰之中。只見它水面寬闊,狂野神奇,安詳寧靜。一泓池水深幽清澈,碧波蕩漾。池邊群峰競秀,山野如洗。池中奇峰倒映,波光粼粼。池上霞光萬道,彩虹當空。白云在群峰間回旋飄游,忽而迅疾飄入池中輕吻碧波,似蛟龍戲水;忽而躍上峻峰盡情狂舞,又似巨龍奔騰。”
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與感性》一文中說:“在一切文體之中,散文是最親切、最平實、最透明的言談,不像詩可以破空而來,絕塵而去,也不像小說可以戴上人物的假面具、事物的隱身衣。散文家理當維持與讀者對話的形態,所以其人品盡在文中,偽裝不得。”作者在《后記》中也寫道:“在散文創作上,我深深感受到:既要有生活,又要有靈氣。因為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靈氣則是對生活的感悟。同時,我認為,只有說真話,抒真情,才能夠體現善和美。”如在《鳴沙山月牙泉》一文中,作者寫道:“大海無際但少一份安逸,草原遼闊但缺少一份神秘。此間只想匍匐在茫茫黃沙里,聆聽歷史的風聲馬蹄,琵琶落雁,陽關斷腸;只想長跪在佛的面前、神的腳下,清明心底欲念孽障,蔽棄滿袖的煙塵浮華。”作者將善與美完美地融合在情感的抒發中。
當然,作者并沒有一味地沉溺于純粹的慢吟低唱中,他大部分作品已經走出小我,胸懷大千世界,不斷擴張自己的生命。如《行走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一文,視野開闊,氣勢恢宏。文末作者寫道:“流年似水,往事如煙,額爾古納河曾經創造的強盛和輝煌,經受的苦難和屈辱,都已淹沒在歷史的煙塵里,但給后人留下的是凝重的思考、沉痛的教訓、刻骨銘心的考問。”文章具有歷史的縱深感,散文的大度和厚重表現得淋漓盡致,大大地增加了作品的張力與包容的可能。縱觀整部作品集不乏這樣的精心佳作。
柳書波的散文作品是豐富的、復雜的,我也只能通過閱讀去感知他作品的某一些特質,并常常被他的文字感動。總體而言,他的作品有鮮明的風格,語言干凈溫厚又有詩意的精美。
常年生活在鋼筋水泥澆灌的俗世之中,感覺也變得遲鈍麻木,是非善惡入耳入目,令人心緒紛亂。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放下一切,去大自然中尋回生命中最初的純真和質樸。讀著《心在山水間》,我們仿佛跟著作者一起春游九華山,秋訪白洋淀;漫步吳承恩故居,追尋伏羲畫卦的足跡;行走在額爾古納河右岸,尋夢天下第一莊……慢慢地心就沉靜下來,平淡下來,平淡中又帶有驚喜,欣然中帶有清和,看著行云流水的文字,素描勾勒的山水,心境開始變得天高云淡、波瀾不驚。
于熙攘的城市,渴望山村的安逸;于霓虹的燈光,回憶泉水叮咚;于孤獨的角落,向往山水的境界,是為“身居俗世,心在山水”。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