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提前終止是“霸王條款”嗎
摘要: 連續降息和年中的股市震蕩,波及金融行業多類產品,一向穩健的銀行理財產品也難以獨善其身。據銀率網統計顯示,截至11月末,今年累計有77款銀行理財產品提前終止,創下
連續降息和年中的股市震蕩,波及金融行業多類產品,一向穩健的銀行理財產品也難以獨善其身。據銀率網統計顯示,截至11月末,今年累計有77款銀行理財產品提前終止,創下2011年新高。提前終止產品是銀行自賦權利的“霸王條款”還是對投資者權益的應急保護?
洶涌的提前終止潮
據銀率網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4年同期,出現提前終止的銀行理財產品分別為33只、44只、55只和38只,今年的數字已比近年來最高的一次還超出40%。
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今年理財產品大規模提前終止?銀率網理財分析師閆自杰表示,主要原因是利率的大幅下行。隨著央行多次降息降準,市場資金面寬松,借貸利率下行,資產荒愈演愈烈。
“這會造成兩方面的影響,一是銀行理財背后的一些優質企業,可以用更低的資金成本在市場上融到資金,提前還款,進而銀行被迫提前終止相關理財計劃;二是部分銀行發行的一些長期產品往往收益較高,但在成立之后遭遇了數次降息,理財計劃的投資組合中,各類資產的投資收益都在下滑,使該理財產品難以維系之前預期的高收益,因此選擇提前終止。”閆自杰說道。
此外,有部分涉及股市的產品因受到三季度股市下跌的沖擊而選擇提前終止。閆自杰指出,如某國有銀行在理財產品提前終止公告中明確寫明,該產品是通過信托產品繞道股市,受股市下跌影響而提前終止。
終止為避免更大的損失
提前終止理財讓想鎖定長期限的投資者收益縮水,很多投資者對銀行單方面終止條款憤憤不平,認為這是霸王條款。為此,北京商報記者采訪了一些專家,聽聽他們的看法。
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認為,銀行理財因客觀原因收益不能達到預期,繼續履行可能導致更大損失,銀行在評估各項風險后,就可能采取提前終止。
持有同樣觀點的還有閆自杰,他表示,銀行理財產品相較于其他固收類產品相對穩健,但并不是像國債那樣的無風險收益品種,在面對經濟周期波動、利率下行等無法規避的系統性風險時,銀行通過提前終止來保護投資者的權益是比較合理的選擇,投資者可理性看待這一情況。
對于市場上一些質疑銀行自賦終止產品權利、設立“霸王條款”的說法,業內人士認為欠妥。閆自杰表示,這種說法有將銀行理財等同于存款的錯誤邏輯,不符合理財產品作為投資品種,投資者需要承擔風險的原則。
從法律角度來看,如上的質疑也沒有立場。王德怡表示,銀行在制定合同時一般會約定銀行有權提前終止,主管部門并沒有對銀行的這種權力有限制,投資者想追究銀行的違約責任欠缺法律和合同依據。
“但是銀行在提前終止相關理財產品時,應當向投資者及時詳細披露終止的原因,否則就侵犯了投資者的知情權。”王德怡說道。
投資者應認知風險
據了解,銀行理財作為資產管理計劃,背后對接的是各種投資標的,在產品設計上,多數產品的風險溢價較低,尤其是非結構性的產品,因此相對來說風險等級較低,但并不是說沒有風險。
在產品的合同中,風險會被明確提示。閆自杰介紹,銀行在產品設計和銷售的過程中,預估可能面臨的相關風險,并在產品合同中進行明確和提示,這一方面是監管層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最大限度保障投資者權益的表現。
今年理財提前終止事件頻發,對投資者來說,應當學會辨別風險。王德怡表示,收益和風險并存是市場法則,絕對避免提前終止是不可能實現的。打破剛性兌付、允許一些違約事件自然發生是未來金融改革的發展方向。越來越多的提前終止事件也給投資者提了個醒,銷售人員在簽約前夸大收益的宣傳都不會寫進合同里,投資者在購買相關產品時應牢固樹立風險意識,購買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產品。
除了認知風險,產品被迫終止后,投資者也不必完全失去信心感到投資“無門”。閆自杰表示,從今年的數據來看,受利率快速下行影響,提前終止的產品多是一些收益較高的中長期產品,也有個別銀行的中短期產品出現提前終止的情況,不過這些產品的到期收益都是按預期最高收益進行兌付。因此,投資者沒有必要去刻意做預期管理,一旦遇到提前終止的情況,及時進行新產品的對接即可。
北京商報記者 劉澤先 程維妙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