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環說你“睡不好”,別較真
摘要: 有睡眠監測、計步器、卡路里消耗計算等功能的智能手環,近年來成為注重健康人士的“標配”。不少白領更是將智能手環的監測數據作為衡量自身是否健康的標準。
有睡眠監測、計步器、卡路里消耗計算等功能的智能手環,近年來成為注重健康人士的“標配”。不少白領更是將智能手環的監測數據作為衡量自身是否健康的標準。然而專家指出,智能手環目前還未能扮演“私人醫生”的角色,尤其是睡眠監測數據。
健康追蹤不等于“健康管家”
如果你的身邊有正在減肥又或是喜歡健身的朋友,他們的手上應該少不了智能手環。白領張小姐告訴記者,智能手環已經成為了自己的生活小秘書,“每天我會關注自己的運動量是否足夠,攝入的卡路里是否超標,尤其是睡眠質量是否夠好,只要健康數據良好,我就會覺得自己在過一種健康的生活。”
然而智能手環是否就真的能充當“健康管家”的角色呢?智能手環數據的準確性一直是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有資料顯示,2014年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曾進行實驗,評估8款熱門智能手環產品的準確率,結果顯示,誤差最小的為9.3%,最大為23.5%。
其實目前已經有不少睡眠專家也在關注智能手環的睡眠檢測數據,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睡眠呼吸障礙診療專科主任張湘民指出,不少市面上的智能手環是通過感應使用者手部狀態而推測其睡眠質量的。這種手環在佩戴時往往并不能緊貼手腕,不可能檢測到血氧飽和度,芯片位置也不固定,也不可能準確捕捉到脈搏。當使用者身體活動時,手環默認其是淺睡眠,靜止時則默認是深睡眠。基于這種原理的“睡眠檢測”實際只能算是一種“睡眠推測”,并不具有科學性。
過度追求深度睡眠適得其反
如果連續出現深度睡眠時長時短的情況,許多人會開始懷疑自己的睡眠質量出現問題,專家認為,只要在睡醒后有輕松和愉悅感,一般沒有必要專門檢測和記錄自己的睡眠狀況。
張湘民指出,醫學上判斷質量好的睡眠中,深睡眠應該占25%以上。但是如果過度糾結深度睡眠的時間,睡眠質量反而可能變得更差。
其實相對于深淺睡眠數據而言,血氧值的變化更應該關注。睡眠時血氧含量高則說明睡眠呼吸順暢,血氧含量低則說明呼吸不暢,可能有睡眠呼吸障礙。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揚子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