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農業科技專家吳長城
摘要: 不忘初衷,選擇農業從不后悔——記農業科技專家吳長城□晚報記者 李 楊/文 首席攝影記者 王建成/圖“科技興農,種子先行。”這是記者見到市種子
不忘初衷,選擇農業從不后悔
——記農業科技專家吳長城
□晚報記者 李 楊/文 首席攝影記者 王建成/圖
“科技興農,種子先行。”這是記者見到市種子管理站站長吳長城時,他說的第一句話。吳長城從一上班,就開始與種子打交道。用他的話說,選出好種子并推廣給廣大農戶,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我們正在做玉米機械化收獲品種的篩選和推介工作。一個品種的篩選,需要三到五年時間,才可以大面積推廣。”吳長城說,“如果這項工作能夠成功,不僅可以把種植玉米的農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還可以降低種植玉米的成本。”
吳長城(右)與工作人員在一起。
吳長城在檢查種子樣品。
篩選并推介優良玉米品種
吳長城,1965年11月出生,1988年7月畢業于河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吳長城畢業后被分配到西平縣楊莊鄉農業技術推廣站,擔任站長,1991年7月因工作需要調到駐馬店農業學校從事作物栽培與育種教學,1997年9月調到駐馬店市種子公司任副經理,2003年8月至今任市種子管理站站長。
初次見面,得知記者的采訪意圖,吳長城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一提到自己的專業和目前正在做的工作,吳長城的話多了起來。談起自己正在做的玉米機械化收獲品種的篩選和推介工作,吳長城說:“現在,無論哪里種植小麥,幾乎都是機械化生產、收獲,但種植玉米卻要投入大量勞動力。雖然也有部分農民使用機械化收獲,但收獲后的玉米商品價值不高。這是因為目前農戶種植的玉米品種品質不高。因此,我們想篩選出優良的玉米品種,提高玉米的商品價值。”
那么,目前我們種植的玉米品種有哪些缺點呢?吳長城說,一是我們現在所用的玉米品種,人工收獲時玉米的水分含量高,可用機械收時,籽粒易破碎,致水分損失高達20%。二是現在所用的玉米品種抗倒伏能力不強,有些品種風一刮就倒了。成熟后的玉米如果收獲不及時,還會出現倒穗現象。三是有些玉米品種的玉米芯硬度達不到,影響籽粒脫離時的干凈程度,降低商品價值。
“最近三年,我們一直在篩選優質的玉米品種。目前已篩選出五六個比較好的品種。這些品種有一定的優越性:一是機械化收獲時籽粒無破損,水分含量達25%。二是抗風能力比較強,成熟后玉米稈能長時間挺立,不會出現倒穗現象。三是玉米芯的堅硬度高,籽粒脫離得很干凈。”吳長城說。
三年來,吳長城等人共試驗12組玉米591個品種。“我們要做的,就是為農民篩選出讓他們受益的優良品種。只有這樣,我們的‘種子管理’工作才做得有意義。”吳長城說。
繁重的小麥品種審定工作
每年5月都是吳長城最忙的時候,作為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專業委員會的成員,吳長城每年5月有15天的時間,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以上。
提起小麥品種審定工作,吳長城坦言“這個工作是最辛苦的”。“我們一組10幾個人,每天早上天一亮就出發,中午從來沒有休息過。從我省南邊的信陽開始,到最北邊的安陽,把全省18個地市需要審定、推薦、種植的小麥品種,全部審定完,寫好評價。每個生產季節要考察小麥品種350個左右,對在生產中有明顯缺陷的品種進行淘汰,每年篩選出20個左右的品種向種子銷售者和使用者推薦。”吳長城說。
針對我市強筋小麥品種生產中存在的品質不穩定、生產管理粗放等問題,吳長城從2003年開始對我市強筋小麥品種進行試驗,并研究其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在國家級雜志上發表相關論文兩篇,制定了強筋小麥品種生產技術規程,篩選出適合我市種植的鄭麥366、西農979、鄭麥7698等強筋小麥品種。其中,鄭麥366是全國強筋小麥最優的品種,每公斤價格比普通品種高0.3~0.4元,該品種的研發和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已累計推廣種植面積600萬畝。吳長城創新、集成和推廣強筋小麥生產技術,為實現優質專用小麥標準化、產業化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為篩選鄭麥366試驗播種期間,由于同一組試驗用種子一天內必須種完,否則種子的生長程度不一樣,無法進行比較,市種子管理站將試驗地選在驛城區水屯鎮陳樓村。為完成試驗任務,小麥播種時,吳長城帶領技術人員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六點集合,六點半趕到地里,路過水屯鎮買點包子當早餐。中午12點下班就近吃點東西,下午2點繼續下地,直至天黑干完活才收工。
“我們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活干完后,累得連路都不想走,直接躺在地里就睡了。”吳長城說。
向農民普及農業科技知識
夏花生是我市的主要秋季油料作物,長年播種面積在300萬畝以上,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我省前列。10多年來,我市及周邊的信陽市、南陽市夏花生種植品種以白沙1016、改良白沙為主,這些品種種植時間長,品種退化嚴重,產量不能滿足當前需要。
為實現豫南地區夏花生品種的更新換代,吳長城帶領市種子管理站的技術人員通過夏花生新品種試驗示范和花生品種考察,篩選出遠雜9307、豫花23號、駐花1號等優良品種,這些品種每年推廣面積都在150萬畝以上。
作為駐馬店市“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科技聯絡員,吳長城積極參與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及科普工作,長年堅持深入生產一線普及農業科技知識,為群眾排憂解難,并先后培訓基層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民15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5000余份。作為河南省12316“三農”服務熱線特聘專家,吳長城電話和現場解答群眾咨詢1300余人次,進行種子質量糾紛現場鑒定50多起,為農業用種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多年來,吳長城編寫出版著作3部,發表論文16篇,其中在國家級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5篇。其主編的《河南玉米主要新品種栽培管理及病蟲草害防治技術》獲河南省優秀科普作品二等獎,《河南小麥主要新品種栽培管理及病蟲草害防治技術》獲河南省優秀科普作品三等獎。
吳長城是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河南省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獲得者,還是河南省12316“三農”服務熱線特聘專家、河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小麥油料專業委員會委員、市“農信通”12582專家,兼任市種子協會會長、市農學會副會長、市農技推廣協會秘書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稱號,被河南省政府命名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被駐馬店市委、市政府授予“市拔尖人才”和“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
選擇農業從不后悔
看到吳長城的成績,許多人會由衷地發出贊嘆,可是他身邊的人都知道,這些成績的背后,吳長城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
2014年6月做玉米品種實驗時,剛把玉米種子種在地里,恰逢雨季,為了保證試驗田不被雨水淹沒,吳長城等人光腳在地里挖排水溝。“一個實驗點報廢了,會直接影響到全省的試驗效果。”吳長城說。
2015年夏天,吳長城等人做西瓜品種實驗時,由于天氣較熱,吳長城和技術人員光著膀子在地里干活,身上被蚊蟲叮咬得幾乎沒有好地方。
……
自己的工作這么辛苦,吳長城有沒有后悔當初的選擇呢?
“我從來沒有后悔過。你們年青人沒有經歷過那個艱苦的年代。我上學時,經常吃不飽飯,那個時候我就想,如果地里能多長出些糧食該有多好啊。所以我上大學時,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農學專業。當時我有一個愿望,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吃飽飯?,F在,我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沒有背離初衷,我感覺非常自豪。”吳長城說。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