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法治精神走進百姓生活
摘要:胡殿文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遵循,更是社會文明的厚重基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把依法治國作為主題,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為全面落實依
胡殿文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遵循,更是社會文明的厚重基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把依法治國作為主題,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厘定了“路線圖”。
2015年在全面依法治國開局之年,我們看到“立法的法”作出重要修改,群眾詬病的“奇葩證明”得到治理;我們還看到司法體制改革動真、碰硬,“打虎拍蠅”力度不減……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治中國建設掀開新的一頁。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依法治國,立法必須先行,執法趨于規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系于執法。2015年3月修改《立法法》,就曾被稱為“用良法管住‘任性’的權力”。依法而治,讓法治成為權力的必然遵循、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弘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反對各種各樣的特權思想和現象,既有效解決了有法不依的法治難題,又為建設法治中國和法治社會提供了全民守法的強有力保障。全民守法是弘揚法治精神的基礎工程,也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更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一環,堪稱法治精神真正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并發揮其重要作用的制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明確指出,法律要發揮作用,首先全社會要信仰法律。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活動,正是學法、懂法、全民守法的前提。
人們看到,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指引下,法治國家建設已經進入快車道。在法治軌道上行使權力、推進改革,已經成為常態。“遵循法律辦事,維護合法權利”等法治精神正漸漸走進百姓生活,成為維權利器。
法律的生命在于落實。天下之事,不僅難在立法,更難在法必行之。關乎社會公平正義最后一道防線的司法體制改革,剛剛過去的一年,從法官、檢察官員額制改革,到司法責任制改革,再到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步步深入。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落地,有效避免地方法院司法審判受到地方干預。立案登記制改革正式實施,成為治療“立案難”的“點穴”之舉。法治猶如天平,一邊是公共權力,一邊是公民權利。
以法治之名取信于民,是建成法治政府的終極目標。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國,關鍵在于黨能不能堅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當權力的邊界得到厘清,社會活力被進一步激發。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簡政放權等改革,能夠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激發釋放社會活力。當“奇葩證明”被終結,權力運行中的法治精神更加明晰; 當“任性的權力”得到管束,人民的信心與日俱增。
今年1月8日,備受關注的“快播案”庭審結束。司法機關對庭審的全面公開,得到各界高度贊許,更讓公眾得以近距離感知程序正義、司法公開等法治理念,由此成為一堂生動而深刻的法治宣傳課。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建設法治社會,必須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有序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增強法治意識,重要的是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只有人民群眾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獲得感不斷增強,才能讓法治社會的根基不斷牢固。同時,法律作為治國之重器,只有讓法治成為一種“國家信仰”,才能為法治中國提供最堅強的支撐。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