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還是偏執? 馬自達的創馳藍天夢能走多遠
摘要: 據報道,馬自達近日召開了一個媒體溝通會。會上,馬自達開發部本部長、創馳藍天之父人見光夫用一個長達50頁的PPT向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開炮,并聲稱純電動車發展不可
據報道,馬自達近日召開了一個媒體溝通會。會上,馬自達開發部本部長、創馳藍天之父人見光夫用一個長達50頁的PPT向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開炮,并聲稱純電動車發展不可持續,馬自達會將自然吸氣發動機路線堅持到底,做做全球最省油的自然吸氣發動機。
面對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在世界尤其是中國市場的熱銷以及純電動化的大勢所趨,人見光夫用的此番言論真的是有實力的自信還是自說自話的自我陶醉?
小渦輪增壓發動機如此不堪?
人見光夫在評論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時稱,“對于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而言,它不能為消費者帶來愉悅駕乘感受,同時也不能有效降低油耗水平,并且提高購買成本。”不過,開過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朋友都知道,這種發動機既保留了小排量發動機的油耗優勢又增加了高轉速區間的動力表現,其駕駛體驗要遠好于同排量的自然進氣發動機。在成本方面,對于目前中國的情況來說,動力相當的渦輪增壓車型或者自然進氣車型在價格方面相對于馬自達搭載創馳藍天技術的新車擁有一定的競爭力,加之目前國家對小排量車型的優惠政策,小排量增壓車型的在中國非常熱銷。而在世界范圍內,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也是發展趨勢。由此看來,上述言論有些站不住腳。筆者記得,馬自達在70-90年代也曾非常推崇渦輪技術,其搭載雙渦輪增壓技術的車型以現在的眼光看也是先進的。
純電動車環保是個偽命題?
根據報道,堅持自然吸氣發動機研發的馬自達表示純電動車環保是個偽命題,其論據主要放在每單位發電量(kWh)排放二氧化碳量上,但這樣的“偽環保”論斷也是老生常談,過于悲觀。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能源系統部助理研究員蔡皓撰文指出,純電動汽車具有顯著的油耗替代效應。中國純電動汽車相比汽油車的單位行駛里程石油消費削減率也在95%以上。此外,研究結果表明,即使是在以煤電為主的美國中西部地區,與汽油車相比,純電動汽車也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而在西部大量使用水電等低碳可再生電力的地區,純電動汽車相比汽油車具有非常顯著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果。隨著未來中國電網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提高和煤電占比的下降,中國純電動汽車相比汽油車將更具有溫室氣體減排優勢。未來,中國電網清潔化、高效化的不斷深入發展,中國純電動汽車的污染排放水平也將不斷降低。PPT中提到的新能源汽車導致電網癱瘓的言論更是有些荒謬。
“移動的高壓鍋”的潛在風險
而回看馬自達熱推的創馳藍天技術,筆者看來主要就是提高變速箱傳遞效率,減低發動機機械阻力,最核心的技術則是大幅提高發動機壓縮比,達到危險的14比1甚至未來的18比1,而超級跑車法拉利的壓縮比也僅為12.5比1,馬自達此舉無疑將新車打造成一口“移動的高壓鍋”,且不提超高壓縮比帶來的爆炸風險,其高壓比背后對機械部件的沖擊非常大,新車可靠性可想而知。
報道中還提及馬自達日方工作人員多次用“規模雖小,熠熠生輝”來表示心中所想。或許對于他們來說,經濟規模這個被商業社會推崇備至的關鍵詞,對于他們來說絕不是這個企業的核心文化。但是筆者認為,對技術情有獨鐘無可厚非,但盲目自信與獨走偏門也未必是件好事。在60年代,馬自達與豐田本田等日系廠商都是處在同一起跑線的一線大廠,但自從馬自達一心要將“轉子引擎”發揚光大開始,馬自達便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以至于錯失了最好的發展時機,公司狀況每況愈下進而最后被福特收購,成為二流甚至三流廠商,而那個如獲至寶的“轉子引擎技術”由于其性能沒達到出類拔萃的效果且可靠性一般,最終也被馬自達束之高閣。
在筆者看來,馬自達偏執的追求新技術,想一鳴驚人有些過于冒險了,而如今的“創馳藍天”也猶如當年的“轉子引擎”,盲目自信而前途渺茫。“前車之鑒”這個成語恐怕馬自達需要好好領悟一下。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