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提現收費 第三方支付免費時代要結束?
摘要:微信提現收費迫于成本?第三方支付免費時代要結束?騰訊15日發布公告稱,自3月1日起,微信支付對轉賬功能停止收取手續費,但同時對提現功能開始收取手續費。這一消息立即引
微信提現收費迫于成本?
第三方支付免費時代要結束?
騰訊15日發布公告稱,自
微信提現收費,銀行惹的禍?
“本來收點手續費也沒什么,但這種非要把錢‘綁’在微信的感覺很不好,現在連銀行轉賬都開始免費了,怎么微信還反過來收費了?”北京
對此,微信支付也說著自己的“苦衷”。騰訊有關負責人坦言:“用戶每次通過銀行賬戶往微信充值時,銀行會收取手續費,在提現時,部分銀行會再次收取費用。隨著業務激增,巨額成本對我們而言都已經難以承受了。這次調整也是希望能補貼一部分成本。”
騰訊互聯網金融板塊相關人士表示,本來也可以讓發紅包的人在充值時付一定費用,但我們覺得這樣客戶體驗比較差,于是選擇了收錢的人在提現時繳手續費。
不過,微信的“好意”似乎并未能獲取公眾的理解。
事實上,騰訊表態并非虛言。記者從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了解到,目前通過支付寶、財付通等支付機構取現,大部分銀行都不收費或收費很低;但從銀行往里充值轉賬,肯定要給銀行交易費。之所以普通消費者感受不到,是因為支付機構大多采取向商家收費的方式平衡成本。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微信此舉也是“一箭雙雕”,不僅意在填補成本,而且有助于微信支付的場景拓展和實現資金體內循環。
轉賬免費、提現收費,微信下了一步什么棋?
微信“提現收費”為什么一下子觸動了客戶敏感的神經?
業內人士介紹,第三方支付機構“提現”是指將客戶在支付機構開立的虛擬賬戶中的資金轉入綁定的銀行卡上。這對客戶支付、理財、發紅包等使用功能沒有多大影響。目前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寶、百度錢包在內的幾大支付機構中,轉賬、支付、紅包、理財等功能均為免費。
但微信支付“收費”之舉已是第二次了。去年10月微信就宣布“轉賬收費”,當時也引起了公眾的高度關注。不少消費者認為,互聯網金融時代下,轉賬匯款向用戶收費是倒退之舉。
在大打“免費牌”、不斷向線上、線下支付和轉賬業務滲透的第三方機構面前,銀行都開始“被迫”向消費者讓利,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浙商銀行等近20家銀行相繼宣布對通過網銀和手機銀行轉賬實行免費。
微信支付怎么能“倒退”呢?這次為什么微信支付取消轉賬收費,轉而又開始提現收費呢?
微信支付的理由是,隨著微信支付用戶量和交易量逐步升高,銀行手續費成本壓力也越來越大,微信希望通過策略調整補貼一部分巨額成本。
關于巨額成本,不少銀行業內人士有些“不服氣”。一家股份制銀行電子銀行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銀行向微信支付、支付寶這樣的機構收取的提現手續費并不高,大約在千分之一。
“支付寶目前每一筆轉賬成本不到2分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螞蟻金服研究院副院長李振華對記者說。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認為,微信支付對提現功能收取手續費,其目的可能是希望資金沉淀在微信體系內,進行內部循環,尤其是今年春節期間,不少人搶紅包,微信平臺沉淀資另外,央行之前也明確指出,支付賬戶沉淀了大量客戶資金,加大資金流動性管理壓力和跨市場交易風險。專家認為,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微信支付此舉是想通過提現收費先行做好資金沉淀的準備。
第三方支付的免費時代要結束?
“通過收取手續費,迫使客戶資金沉淀在自己平臺上,這多少會影響客戶體驗,這樣的做法有些狹隘。”郭田勇說,“微信支付應該開發更多應用場景、用優質、創新的服務吸引消費者,而非采取手續費的方式限制客戶轉移資金。”
也有專家提出,第三方支付要實現“叫好又叫座”,企業需要創新服務。與其挑戰消費者“免費為上”的理念,不如平臺創新模式將成本逐步嫁接轉移到其他業務之上,消費者將免于直接承擔這些成本。 (新華社北京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