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僧”的攝影情
摘要:□蘇弼坤 孫輝(右)“過二郎山,入川西高原,憑吊鐵索橋將士,吟唱康定情歌,漫步杜鵑花谷,品味世界高城……這就是我的大香格里拉環線尋夢之旅。&rdquo
□蘇弼坤
孫輝(右)
“過二郎山,入川西高原,憑吊鐵索橋將士,吟唱康定情歌,漫步杜鵑花谷,品味世界高城……這就是我的大香格里拉環線尋夢之旅。”昨天上午,在159醫院信息科主任孫輝的辦公室內,他向筆者講述了自己用相機尋覓心中一方凈土的“孤僧之路”。
“我也想過棄醫從文”
“我出生在信陽市羅山縣的一個偏僻山村。1979年,我考上大學。那個時候能夠考入軍校簡直就是全村人的驕傲,并且大家都知道軍校不但有津貼,連衣食住行學校也包了,可即便如此,我還是整天想著退學。”談起當年的沖動,孫輝說,或許是個人性格的原因,他一心想成為魯迅先生那樣的文學家,之所以最后沒有退學,是因為同學的一部相機。
“那個時候我就跟著了魔似的,整天惦記著魯迅的雜文《我為什么做起小說來》以及《藤野先生》,一心想的就是退學。有一天,睡在我上鋪的同學拿出一部相機,我感覺挺新鮮的。”孫輝說,那個年代能夠買得起相機的人,家庭條件肯定比較優越,那名來自洛陽的同學不但有相機還有放大機。就是因為這部相機的出現,孫輝暫時打消了退學的念頭。
在這部相機的帶動下,孫輝開始活躍起來。空閑之余,他們會一起記錄下寢室的歡聲笑語。放假時,他們會背起相機“行走江湖”。“我們幾名同學拿著一部相機,靠雙腿翻過一座又一座山、走過一個又一個城市。那時候我感覺鏡頭里的世界是那么寧靜、和諧。”孫輝說。
相機一挎就是30多年
隨著時代的變遷,孫輝用的相機從當年的海鷗205發展為鳳凰301,他慶幸自己當初因為一部相機沒有選擇退學。1984年軍校畢業后,他被分配到159醫院負責信息采集工作,這使得他能繼續挎著相機在全院和軍區拍照。
“從學校到部隊,我變得圓滑了一些,但是當年向往的陽春白雪依然保留在心中。”孫輝說,參加工作后,他每天所做的事就是采集資料,領導蒞臨時圍著領導轉,全軍燒傷中心接收重要病人時他會拿著相機一路小跑,而這一干就是20年。每天留下各種資料的同時,他學生時代心中的風花雪月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成對華夏文明和厚重歷史的追溯。
2003年,孫輝放棄信息采集員的工作。“或許這些照片能見證我當年工作中的每一步,但這些東西不是我想要的。”孫輝說,他追求的不是適應喧囂的社會,而是逃離這些熱鬧的人群,孤身一人在遠方的凈土上用鏡頭尋覓常人無視的寂靜。
現在,工作之余的他常常像一個苦行僧一樣,一個人背著相機前往滇北、渝北等地,甚至邊境那些無人問津的自然風景區也是他尋覓寂靜的地方。
甘當攝影“苦行僧”
“你想做好攝影,就得先當苦行僧。所有藝術都要求人們靜下心來,加上持之以恒。”孫輝說,30年來,他就像個苦行僧一樣耐住寂寞,只身一人前往向往的地方,畢竟好的東西需要人沉下心來。
2004年,孫輝騎著一輛摩托車去樂山看日落。或許是因為太執著于晚霞的美麗,他錯過了下山的時間。“當時從山上下去的時候,我根本不敢騎著摩托車下去。可即便是推著,我還是因為天太黑而摔斷了肩胛骨。”回憶起這些,孫輝輕描淡寫地說。
孫輝每年花費在調查、走訪、拍片上的資金幾乎是他的全部工資,盡管他平時只借住在當地百姓家或廉價酒店里。“我這個人心很平和,從來不會把我的照片或游記出售換取資金。我需要的是自然的美麗、祥和、寂靜,而不是錢。有時候,一個古鎮中只有我一名外地人在吊腳樓上‘發呆’。”孫輝笑著說,他向往的就是背起相機,前往中國版圖上某個沒有被喧囂社會影響的山村或自然風景區,獨自一人在那里品味寂靜和自然美。
孫輝攝影作品
德天瀑布
天下第一門華門
古鎮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