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兒科醫生荒”需多管齊下
摘要: 前不久,北京朝陽醫院(西院)因兒科醫務人員短缺,現有人員勞累不堪難以為繼,宣布暫停兒科下半夜急診;而上海新華醫院因流感病毒流行、兒科急診兒童患者“爆棚&
前不久,北京朝陽醫院(西院)因兒科醫務人員短缺,現有人員勞累不堪難以為繼,宣布暫停兒科下半夜急診;而上海新華醫院因流感病毒流行、兒科急診兒童患者“爆棚”,就診等候時間長達6小時。“兒科醫生荒”現狀和兒科醫生的流失問題再次引起廣泛關注。
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當前兒科醫生的平均工作量是非兒科醫生工作量的1.68倍,兒科醫生的收入卻只占非兒科醫生的46%。兒科醫生收入與其辛苦付出不對等。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醫務服務的成本大部分來自藥物、一次性用品消耗及昂貴的診斷測試,而非來自實際由醫師提供的診斷和治療。相比成人,兒童用藥少、檢查少。所以,在當前“以藥養醫”的大環境下,兒科醫生的收入自然就比其他專業醫生的收入明顯偏低。兒科醫生收入低、工作強度大,應該是造成兒科醫生流失的一個重要因素。
筆者認為,要緩解“兒科醫生荒”,需多管齊下。首先,應適當提高兒科醫護人員待遇,使兒科醫護人員收入與其工作強度成正比。其次,應恢復本科專業目錄中原有的兒科醫學專業,增加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表示,將著力加強兒科人才培養,到2020年,力爭使兒科醫師達到14萬人以上,每千名兒童擁有的兒科醫師數達到0.6人以上。這是一個好消息!
同時,嚴厲打擊暴力傷醫行為,形成理解尊重兒科醫生的社會氛圍。兒科醫生常年面對的是兒童,甚至是不會說話的嬰兒,由于患者自身語言表達能力有限,醫生與患者之間往往無法進行直接交流,產生醫療糾紛的幾率就比其他科室高。同時小孩生病,大人更為焦慮,一旦出現問題更容易激起他們的負面情緒,暴力傷醫概率也就大大增加。
因此,營造和諧的醫患關系,多一些對兒科醫生的尊重和理解,對暴力傷醫行為零容忍,也是留住兒科醫生的有效辦法。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