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個性哪兒去了
摘要: □張龍“原來我一直認可學校里老師傳統的教育模式,但是慢慢地我發現這種規范化的管理磨滅了孩子的個性。課堂保持一種快樂、自主的氣氛不好嗎?為什么一定要手背過去
□張龍
“原來我一直認可學校里老師傳統的教育模式,但是慢慢地我發現這種規范化的管理磨滅了孩子的個性。課堂保持一種快樂、自主的氣氛不好嗎?為什么一定要手背過去坐好呢?在上小學前,孩子的個性還算明顯,可是上了小學后,我發現這些個性幾乎都沒了,不管把她放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學習,她都把手背過去坐得直直地聽課。真不知道該開心還是難過。”家長胡先生提出了些許質疑。
帶著胡先生的質疑,筆者在放學時間隨機采訪了一些家長。其中,多數家長表示:“學校不應該著重抓學生的學習,而忽略了其他個性素質的培養。”少數家長則表示:“孩子學習成績比較重要,沒有成績沒有未來何談個性和素質呢?”不難看出,大部分家長認為學校應該為學生創設個性發展的空間和平臺。
“社會大環境和道德倫理要求教育的共性有其存在的意義,如果學生各行其道那么就成了無規矩的狀態,‘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樣不僅學校無法正常管理,社會也會產生混亂。當然,學生個性的培養和發展也是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趨勢和要求。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意挖掘孩子的潛力、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新的活動是必要的。”一位中學校長如是說。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