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明:文學永遠是至愛
摘要:□晚報記者 王瑩 文/圖“阿璧的整個肌膚像雪一樣白,而就在像雪一樣白的右肩膀上,竟然文有一朵正在怒放的梅花,梅花艷得讓人垂涎欲滴。在石一帆心里,那一朵朵、
□晚報記者 王瑩 文/圖
“阿璧的整個肌膚像雪一樣白,而就在像雪一樣白的右肩膀上,竟然文有一朵正在怒放的梅花,梅花艷得讓人垂涎欲滴。在石一帆心里,那一朵朵、一簇簇盛開在枝頭的梅花兒就像從他的靈魂深處長出來的……”翻開王中明的《梅痕》,曲折傷感的情節、優美凄婉的意境、飽滿鮮活的人物、形象生動的語言,深深地吸引了記者,讓人愛不釋手,感慨萬千,如此細膩的文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寫出來的?3月1日,記者到遂平縣采訪,經朋友引見,有幸見到了《梅痕》的作者王中明。
王中明(右二)與作協會員進行交流。
王中明
喜愛讀書 熱愛文學
王中明1964年出生在遂平縣嵖岈山鄉雙溝水庫南岸一個風景秀麗的名叫望象臺的小山村。
“我小時候身體不好,經常生病,生病的時候就喜歡抱本書打發時間。時間長了,我就覺得讀書是一種享受,書給我帶來無窮的樂趣。”王中明說,他從小就喜歡文學,迷戀磚頭一樣的厚書。有時候被一本書牽掛著,家人都進入夢鄉了,他還在一盞如豆的煤油燈下,似懂非懂、如饑似渴地讀著。
“那時候,啥書都看,《水滸傳》、《三國演義》及小百科、小故事書都讀。小伙伴們都喜歡聽我講故事。記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們去地里挖豬草,小伙伴們為了聽我講故事,把他們挖了一上午的豬草都給我了。我一上午什么都沒做,回家的時候卻提著一大籃子豬草回家了。我在伙伴中間是點子的最多的一個,大家都愿意和我一起玩。”王中明告訴記者,大量的讀書豐富了他的少年生活,這種感覺讓他很愜意,也更加激發了他讀書的欲望。
許是讀書“促下筆”,王中明的作文,從小學到高中時常是班里同學爭相閱讀的佳作、老師講評的范文、學校版報的頭條。
高中畢業走向社會的王中明,正好遇上當時的“讀書熱”大潮。“那是一個人人都想當作家的年代。當時得知在文化館工作的劉康健在遂平舉辦第一期文學培訓班,我第一個報了名。”王中明說,培訓班里都是有著文學夢想的愛好者,大家一起交流,一起進步,這堅定了他走上文學之路的夢想。
付出終于有了回報
1983年,王中明在《河南青年》雜志上發表了長篇通訊《從一個農村青年的自殺談當前農村工作》。這是他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掙了10元的稿費。這讓王中明很驕傲,他用這10元錢請了客。當時的王中明在鄉供銷公司當營業員。由于文采出眾,贏得了一名漂亮姑娘的愛慕。后來兩人成為情侶。
“她是一位好姑娘。”王中明說,愛情給了他莫大的力量。在供銷公司工作兩年后,王中明被調到鄉文化站管理圖書。這份工作讓王中明接觸了大量的圖書。“文化站里的每一本書我都讀過。”王中明告訴記者。
1986年,王中明調到鄉司法所工作后,工作之余開始大量寫作。他把寫好的小說《草寇》、《朝去暮雨》和散文《長憶楊花似飛雪》向《萌芽》、《奔流》、《芳草》、《人民文學》、《北京文學》等各大報刊雜志上投稿。興致勃勃的王中明以為各大報刊雜志很快就會刊登出他的作品,可是,等來的卻是大量的退稿。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中的哀愁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王中明當時的心情,挫敗、氣餒、迷茫。王中明常常一個人看著夕陽發呆,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別氣餒,多讀書,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成功。”妻子的話給了王中明很大的鼓勵。
“對,不能放棄!”王中明在心里默默地告訴自己。
訂《人民文學》、《小說月報》,看中外名著,王中明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時間都用到了讀書和文學創作上。理解他、支持他的妻子是他的第一個讀者。在妻子的支持下,王中明盡心編織著自己的“作家夢”。
付出終于有了回報。駐馬店的《長鳴》雜志上刊登了王中明的兩篇小說《草寂》和《灰山人》。
“這對我是極大的鞭策和鼓勵,它讓我重拾了自信。”王中明說,再次看到自己的心血變成散發著油墨馨香的文字,他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作品屢屢獲獎
文學培訓班是培養作家的搖籃。1996年底,王中明調到縣土管局工作。繁重的工作占據了他大量的時間。盡管如此,王中明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文學夢想。他請假到北京參加《人民文學》雜志社舉辦的“魯訊文學培訓班”,脫產參加河南省文學院組織的第一屆作家高級研修班。王中明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對文學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與認識。他的文學水平突飛猛進,文學之路暢通無阻,先后在《莽原》、《山東文學》、《時代文學》、《奔流》、《芳草》、《時代報告》、《河南新聞出版報》、《文化時報》、《牡丹》、《躬耕》、《東京文學》等報刊上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隨筆近百萬字,并多次獲獎。其中,他的散文《懷舊》獲全國母親節征文大賽三等獎。
挑燈夜戰“爬格子”,寫出的許多“清新優美,澄澈如山澗泉水,極富音樂感的”文字對王中明而言,不啻于雨后的彩虹,令他興奮,讓他欣慰,也更加激發了他的創作欲望。除了在文學期刊上發表大量中短篇小說外,王中明還靜下心來,潛心打磨,于2004年,出版了中短篇小說集《懸掛在空中的吊蘭》,于2014年,出版了一部反映時代,反映人性,反映婚姻、家庭和事業的長篇小說《梅痕》。其長篇小說《梅痕》及中短篇小說集《懸掛在空中的吊蘭》,分別榮獲市“五個一”工程獎。
每天都生活在期待中
王中明的作品中有很多關于他身邊的事情。上街買菜、與妻子吃飯、與孩子的對話,甚至只是一小段的回憶都能引發他的感觸。而這些,最終付諸筆端。他的作品既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對人生、生活的感悟。王中明已經習慣于從點點滴滴中尋出一些樸實的美麗。他雖然在縣城生活,但總愛關注鄉村生活,一直用自己的方式熱愛著身邊的一切。
當別人問王中明追求文學的目標是什么時,王中明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淡然地說:“付出努力不一定有收獲,不付出努力就絕對沒有收獲。因為有夢想,每天都生活在期待中。默默播種,悉心呵護,不問收成,或許一覺醒來,世界就成了你想的那樣。”
“我準備在2016年出版長篇小說《裸城》及報告文學集一部。擬在《莽原》、《奔流》、《啄木鳥》等報刊上發表中短篇小說至少3篇,同時在《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等報刊上發表5至10篇報告文學。”王中明說。
王中明是遂平縣的作協主席,發表了不少作品的他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認為自己作品的厚度不夠,底蘊不深,希望在2016年能有新的突破。王中明用幾十年始終如一的情懷,來實現和完成著只屬于他個人的生命追求。
人物小檔案
王中明,男,生于1964年,漢族,中共黨員,河南省遂平縣嵖岈山鄉人,現為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駐馬店市作家協會理事、遂平縣作家協會主席、《遂平文學》主編。近年來,王中明先后在《莽原》、《山東文學》、《時代文學》、《奔流》、《芳草》、《時代報告》、《河南新聞出版報》、《文化時報》、《牡丹》、《躬耕》、《東京文學》等報刊上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隨筆近百萬字,并多次獲獎。其中散文《懷舊》獲全國母親節征文大賽三等獎,長篇小說《梅痕》及中短篇小說集《懸掛在空中的吊蘭》,分別榮獲市“五個一”工程獎。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