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民俗老物件在河南登封展出
摘要: 200余民俗老物件在河南登封展出 為市民留鄉愁多種款式的老式燈臺。 唐小孬 攝老式農耕用具鐵犁。 唐小孬 攝老式日常器物托盤。 唐小孬 攝 中新網鄭州3月9日電(記者
200余民俗老物件在河南登封展出 為市民留鄉愁



中新網鄭州3月9日電(記者 門杰丹)老式燈臺、手電、木桿秤、算盤、24節氣農耕器具……近日,200余民俗老物件在河南登封民俗文化博物館首次展出,勾起了眾多參觀市民的鄉愁。
3月9日,記者在河南登封市新落成的民俗文化博物館內了解到,展出的81類256件農耕器具、日常器物、木工器具、陶器和老家具等,雖然幾十年前司空見慣,但現在基本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極個別沿用至今的物件也正日漸消失。
“看到這些物件,我就想起了小時候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參觀的40多歲市民張秀菊說,自己本身出生在城市,小時候去農村親戚家呆過,所以看到這些物件很親切,又勾起了回憶。
這種說法,也引起了一些久居城市的務工者的共鳴,他們認為,這些東西為都市漂泊者留住了根,留住了鄉愁。
“現在稱的種類很多,古代卻只有這一種稱,十六兩秤。如果做生意少給人家一兩,損福,少給兩兩,虧祿,少給三兩,折壽……十六兩秤也是啟發人民做生意都要買賣公平、童叟無欺,是勞動人民誠信、智慧的象征。“登封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秘書長王巧紅拿起一桿老式木稱說:“收集、發現、保護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物件,也是為了搶救和繼承優秀民間傳統文化。”(完)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