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鏈已具規模成小米“后院”金礦
摘要:原標題:小米生態鏈已具規模 成小米“后院”金礦 3月29日,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宣布生態鏈品牌升級為“MIJIA米家”。此前小米生態鏈產品的品牌比較
3月29日,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宣布生態鏈品牌升級為“MIJIA米家”。此前小米生態鏈產品的品牌比較分散,既有小米品牌、也有創業公司的獨立品牌,今后小米生態鏈智能家居產品都將使用“MIJIA米家”品牌,目的是為了將小米和小米生態鏈這兩個概念進行區隔,增強品牌集中度。
數據顯示,2015年小米生態鏈產品收入成長了2.2倍,為小米貢獻了營收增長,今年有機會突破10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
業內一直有觀點認為,小米生態鏈涉足多元化產品品類,反映出小米已經不再專注于主營業務,運營效果可能也不會太好。但此番披露的財務數據已經表明小米生態鏈已經成為小米“后院”的一座“金礦”。
生態鏈已具規模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兩年之前,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帶領一批小米早期的工程師,開創了一個小米生態鏈團隊的部門,最初的想法是踩著智能家居的風口進行一番試水,后來這個團隊越來越多地承載起雷軍推動的“新國貨”運動,并為小米自身品牌樹立護盾的希望。目前,這個團隊已經發展到170余人。
不過,外界對于小米和小米生態鏈的邊界問題一直存在疑問,因為由于小米生態鏈的存在,外界的印象是好像小米什么都做。對此,劉德告訴記者,升級“MIJIA米家”品牌就是為了看清小米與小米生態鏈的區隔,小米品牌只專注做手機、路由器和電視產品,其他品牌的開發均是以小米生態鏈投資創業團隊的形式進行,被投企業與小米是生態鏈兄弟的關系。
本報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成立兩年以來,小米生態鏈團隊共投資了55家創業公司,平均每15天就投資一個新的標的;目前,在生態鏈陣營中已發布產品的有20家。
此外,55家創業公司當中的29家屬于零基礎孵化項目,小米生態鏈的支持滲透到創業公司產品價值觀、品牌營銷、渠道、供應鏈管理等各個層面;在業績層面,目前已有7家創業公司年收入超過1億元人民幣,2家突破10億元人民幣,4至5家公司突破了10億美元的估值。
“工匠精神”推動轉型升級
去年,小米一度被質疑“不再發燒”,這也導致今年小米5發布以后,雷軍重新強調小米的黑科技屬性,并提及“新國貨”概念以及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就是對完美有著近乎病態的追求。小米的使命是帶來真正質優價廉的產品。我們做手機四年多,真正讓我驕傲的是小米手機帶動了整個國產手機行業的崛起。”雷軍還表示,希望小米生態鏈成為小米模式的復制通道,在各個行業開疆拓土,也對細分行業的中國制造帶來改造。
行業觀察家梁振鵬認為,制造企業正在轉型升級,企業的關注點已經從如何提升銷量、利潤,轉變為研究如何增強用戶體驗,從而提升銷售額和利潤,“所謂工匠精神,就是精品戰略,不做那么多次品,做一款成功一款。”梁振鵬還表示,技術積累和專利戰爭將會取代價格戰,成為未來市場競爭的主旋律。
雷軍認為,在創新上,先行者往往占據很多優勢,例如蘋果的滑動解鎖解決方案,盡管后來申請專利遭到美國最高法院駁回,但仍是其他品牌難以超越的方案,“先行者如果有極致的想法,往往能得到唯一的正確答案”。(孫然)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經營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