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史鐵生《我與地壇》有感
摘要:□劉靜近日,重讀《我與地壇》,在史鐵生平和、從容、質樸又富含哲理的語言中,生命、大愛、親情……一個個詞語次第出現,在心的角落里翻騰跳躍,為靈魂注入一
□劉靜
近日,重讀《我與地壇》,在史鐵生平和、從容、質樸又富含哲理的語言中,生命、大愛、親情……一個個詞語次第出現,在心的角落里翻騰跳躍,為靈魂注入一種厚重和莊嚴。
在最狂妄的年齡忽然殘疾了的史鐵生需要看到自己,看到生命的源頭和時間的走向,地壇正好承載了他全部的情感和幽怨,給了他一個重新思考生命和人生的機會。地壇已經成為他的精神家園,支撐起他直面生命的勇氣和信心。我們沒有經歷過他的不幸,也體會不了那么深刻。可是在迷茫無助、失落孤單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放慢自己的腳步,緩緩地進入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在那個隱秘的角落里,細細地梳理,靜靜地思考。
在地壇里,他想到了母親,想到了他生病后內心極度焦急卻又在他面前一臉平靜的母親。她默默地承受著苦痛,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毫不張揚的愛。“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車轍、腳印,交錯重疊,剎那間聚攏,時光、空間陡然收縮,為一種叫母愛的東西而潸然淚下。
正是母愛喚醒了史鐵生的眼睛和心靈,汩汩流淌出發自內心的感恩。我們都如一群健忘的孩子,在長大的旅程中,時常忘了感恩,時常對周圍的一切孰視無睹、漠不關心。
在不幸降臨時,史鐵生能用心靈的眼睛去觸摸園子里的事物,能由衷地感恩于自己的命運,我們又何嘗不能呢?
由靜態的事物到動態的人,層層遞進,漸變著筆觸和角度,將愛的胸襟一圈圈擴大著。逆時針繞園走的老人、熱愛唱歌的小伙子、捕鳥的漢子、中年女工程師、長跑家,不同年齡、不同地位、不同生存狀況、不同生活態度的一群人集合在一起,默默訴說著命運的給予,讓史鐵生的思考進一步深入,引申出了接受苦難和命運的救贖之路。
我們生活在一個比地壇大的園子里,我們也會經歷很多人和事。生命的輪回周而復始,地壇和如地壇一樣的園子,默默地注視著、見證著,在看見和看不見的空間、時間里記錄著我們走過的軌跡。
史鐵生在開篇已經說過: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面對“園神”、面對內心,我們如史鐵生一樣地糾結著,繞來繞去,我們也終于明白了,這是每個人的罪孽和福祉。既然如此,那從祭壇深處傳來的嗩吶聲不應該令我們恐懼,它響在過去,響在現在,響在未來。死亡和人生其實是緊緊相連的,再多的欲望在它們面前也是蒼白的。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愛,多一些理智和冷靜,從容地走過生命中的溝壑,那么幸與不幸又能碰撞出怎樣的人生態度呢?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