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溺愛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摘要:□張龍本報訊“我們從來不溺愛孩子。”采訪中,很多家長嘴上這樣說,卻沒感覺到自己早已步入溺愛的大軍。“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平時上班忙,很少
□張龍
本報訊“我們從來不溺愛孩子。”采訪中,很多家長嘴上這樣說,卻沒感覺到自己早已步入溺愛的大軍。“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平時上班忙,很少有時間關心孩子,總怕虧了孩子,所以兒子有什么要求就盡量滿足他。”在事業單位上班的范女士說。
今年上高二的兒子近來令路女士愈發感到無奈。“開學才為他換的手機、電腦,這次又以手機丟了為由,向我要錢購買手機。當時雖有猶豫,但還是給了孩子。老師電話告訴我,兒子上課總是愛玩手機。”路女士說。
“有些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市第九中學的韓老師說,過分溺愛孩子,過量滿足孩子的需要,容易忽視孩子健全人格的養成,無異于“溫水煮青蛙”,只能扼殺孩子的健康。
臨近放學,市各小學校門外的家長“接送團”如期出現。“孩子的爸媽,平時工作太忙,開家長會、檢查作業、接送孩子什么的都是我在做。”今年60多歲的李阿姨,幾乎成了“代理家長”。李阿姨表示,從日常生活照顧到功課學習輔導,幾乎都是她一手包辦。
“你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下次媽媽給你點兒錢,試著自己和同學坐車回家。”王先生叮囑上四年級的兒子。“要適當放手,否則他總也長不大。”王先生說,“替孩子洗衣服、檢查作業、收拾書包,表面上是在為孩子考慮,但過度的關心只能弱化孩子獨立自理的生活能力,太過溺愛對他們的成長只能起反作用。”王先生說。
“不少家長對孩子關心過度,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品德養成。”韓老師說,“平衡對孩子的愛及寬嚴相濟的教育方式,營造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很重要。家長要狠下心來,拒絕幾次孩子的過分要求,并對其不當行為進行責罰。”
韓老師說:“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為父母應以身作則,給孩子良好的示范,家庭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才不會因過度的溺愛步入歧途。”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