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鑼鼓巷的前世今生:曾是元大都中心
摘要: 圖為齊白石舊居紀念館。 鄭 磊攝
![]() |
圖為齊白石舊居紀念館。 |
![]() |
圖為南鑼鼓巷牌樓。 |
要問北京名氣最大的胡同是哪一條,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南鑼鼓巷。具有740余年歷史的南鑼鼓巷,北起鼓樓東大街,南止地安門東大街,全長786米,是北京最具特色的胡同四合院民居區。
“以前可沒有這么多店面,更沒有這么多的游客。”69歲的陳先生是南鑼鼓巷區域為數不多的原住居民,他指著巷子里的一排店鋪說,印象中,原來的巷子就是生活的地界,一座座院子里聚集著各階層的人們。
“以南鑼鼓巷為代表的北京胡同,是展示老北京人居住空間的一個平臺。”北京民俗學專家高巍認為,胡同體現的是過去那種家族聚居的形式,包括四合院中宜居的特色人文環境,這是胡同文化最吸引人的所在。
回溯歷史,南鑼鼓巷與元大都同期建成,連同周邊區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因其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如一駝背老人,故原名“羅鍋巷”。清朝乾隆年間改稱“鑼鼓巷”,并分為南鑼鼓巷和北鑼鼓巷。自清初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滿族鑲黃旗戶居住于此,逐漸發展出十幾條胡同。其中既有大戶世家,也有不少小戶市民,居民逐漸稠密,胡同內的糧店、肉鋪、茶館等小商號也隨之發展起來。
南鑼鼓巷沿用了“里坊制”的建筑思想,兩側各對稱排列著8條胡同,形似魚骨。“東西兩邊一共16條巷子,像是蜈蚣的腿。以前北邊還有兩口井,剛好是蜈蚣的眼睛,所以早先這里也叫‘蜈蚣巷’。”陳先生介紹說。
這里的街巷分布著許多歷史文化古跡和名人故居,為南鑼鼓巷增添了無窮的魅力。雨兒胡同的值年旗衙門舊址、齊白石舊居紀念館,帽兒胡同的婉容故居,后圓恩寺胡同的蔣介石行轅、茅盾故居……
“這些胡同里有太多的故事,簡直就是一本立體的史書。”對清史頗有研究的楊先生借著旅游的機會,來這里一探究竟。“有些可惜的是,有不少四合院都不對外開放,只能看看外邊的樣子。”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新舊文化在這里不斷融合,南鑼鼓巷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目光,文創小店、咖啡廳和酒吧日漸增多。2008年前后,南鑼鼓巷的游客迅猛增長,沿街店鋪數量激增。現如今,沿著巷子一路走下來,餐飲、服裝、旅館一應俱全,創意產品、藝術品展售等店鋪也令人眼花繚亂。
一定程度上,過度的商業化已經掩蓋了老北京胡同的味道,也使南鑼鼓巷不堪重負。今年“五一”假期前夕,東城區旅游委發布通知稱,由于南鑼鼓巷目前游客人數嚴重超出景區承載能力,將暫停接待旅游團隊,并稱南鑼鼓巷已經主動取消了3A級景區資質。
今年,東城區將通過業態調整、關停違規經營店鋪等舉措,保護四合院原有風貌,改善原住居民生活,使主街歷史風貌得到全面恢復,進而帶動整個南鑼鼓巷地區實現保護與復興。
“商業化的開發帶來了大量的人口流動,原來的居民走了,同時也帶走了傳統的生活方式。”高巍指出,“現在南鑼鼓巷出臺一些措施,實際上就反映了新與舊的沖突。經過幾百年積淀得以保存下來的胡同文化,在短短幾年間就遭受沖擊,想要恢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鄭磊 章元元 蔣子月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