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糖友嚴重“缺養”!權威專家來支招
摘要:世界衛生組織給今年世界衛生日定的主題是“應對糖尿病”,來提升普通百姓對糖尿病發病率升高,特別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中糖尿病驚人負擔和后果的認識,同時
世界衛生組織給今年世界衛生日定的主題是“應對糖尿病”,來提升普通百姓對糖尿病發病率升高,特別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中糖尿病驚人負擔和后果的認識,同時倡導對糖尿病的監測,加強預防并有效地管理糖尿病。近日,為了給廣大糖友提供一個交流平臺,幫助糖尿病高危人群及糖友正確的防糖控糖,由人民日報《健康時報》社主辦,楓葉正紅老年慢病健康管理機構、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老年病援助基金委員會支持的糖尿病細胞營養與健康高峰論壇暨健康時報糖友會成立儀式在京舉行。
圖為原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與主辦單位代表共同揭幕糖友會銅牌
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中國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翟鳳英、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趙文華、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馬方、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楊金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趙進喜、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劉新旗、北京營養源研究所主任蔣峰、 解放軍309醫院原營養科主任張曄、西部植物化學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宋洪興、中國科學院院教授郭驍才等出席會議就細胞缺養、補養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生活中常有患了糖尿病的親朋好友,他們在吃飯時說的最多的話就是“這個不能吃,這個菜要少吃,這個可以多吃。”對此,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馬方表示,糖尿病給細胞造成傷害需要營養的治療和修復,以往我們片面的強調了能量控制而忽視了營養。只有提供合理的能量和營養素的供應,機體損傷的組織和器官才能修復,各個組織的功能才能得到有效的還原。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翟鳳英表示,現實生活中由于糖尿病人過度控制飲食導致營養缺乏,也叫做隱性饑餓。造成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因為糖尿病造成的病理性細胞缺養,患者吃的再多也不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必須要轉化成“糖”,在胰島素的幫助下才能進入細胞,為人體提供每天所需的能量。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細胞有不同程度的受損,無法保質保量的正常分泌胰島素,或者受體細胞不敏感,導致食物中的“糖”無法進入細胞,大量糖份停留在血液中,出現高血糖和細胞“饑餓”;另一方面,是糖友在治療過程中對飲食的限制也會造成的細胞缺養。糖尿病一個主要治療措施就是控制飲食,90%以上的糖尿病人不懂得科學的控制飲食,害怕血糖升高,不敢吃,胰島細胞得到的營養就越少,分泌的胰島素就越少,血糖就越高,并發癥就越多,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據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趙進喜介紹,藥王孫思邈在唐朝就提出了飲食治療糖尿病的思路。飲食治療不僅僅是飲食控制,實際強調飲食調理、飲食調治,全面均衡營養,五味協同各入五臟。比如苦瓜,《本草綱目》認為苦能降火,苦寒清火、生津液、治口渴、明目,現在研究證實苦瓜確實對血糖有比較好的作用;日本醫學現在也證明桑葉能讓餐后血糖得到控制,能讓你吃進去的碳水化合物吸收得慢;中國人是以糧食為主食的,所以非常適合葡萄糖甘酶抑制劑的藥物,桑葉里就有葡萄糖甘酶抑制劑,這些東西作為食品和飲食治療思路,對糖尿病預防治療是非常有好處的。
北京營養源研究所蔣峰教授表示,生命的本質就是細胞利用營養素的新陳代謝。人體約有40萬億-60萬億個細胞,如果細胞無法從食物中獲取營養,細胞就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失去活性,出現功能異常或非正常性死亡,各器官功能開始衰退,引發各種病癥,導致衰老或死亡。
楓葉正紅老年慢病健康管理機構朱志東主任在會上表示,健康管理就和私人保健醫生一樣,楓葉正紅依據每個病人不同體質、不同病情,從飲食、運動、用藥、監測和心理五個方面進行規劃,并由三人專家小組進行三對一的跟蹤指導,告訴你吃什么,什么時間吃,吃多少等。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