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友帶領鄉親發“牛財”
摘要: 通訊員 王小軍 張 華 正陽縣永興鎮永興村張大莊農民吳中友,當“牛倌”、辦“牛社”,帶領鄉親發“牛財”,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牛
通訊員 王小軍 張 華
正陽縣永興鎮永興村張大莊農民吳中友,當“牛倌”、辦“牛社”,帶領鄉親發“牛財”,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牛人”。
今年44歲的吳中友,早年打過工、從事過豆制品加工、搞過房地產等賺一些錢。2012年他決定利用當地花生、玉米秸稈資源豐富的優勢從事養牛業。他先后到山東、吉林等地考察了四個月,從中看到了養牛的前景和希望。
當年11月,他先后投資60余萬元,在本鎮小陳村唐姚莊創辦了占地面積8畝的養牛場,安裝了變壓器,購買了花生摘果機、秸稈粉碎機等設備,引進了西門塔爾牛30頭飼養,當起了“牛倌”。
剛開始,由于缺乏飼養技術,他的牛因病一個多月死了5頭,一下子損失了6萬多元……于是,他拜能者為師、向書本學習、到鄭州培訓,苦心鉆研養殖技術,并通過實踐終于掌握了配藥、打針、輸水、疾病防治、人工授精、胚胎移植、飼料配方等一套科學養殖技術。
科學養殖效益高。為了快速育肥肉牛,吳中友根據牛的生長習性及氣候變化,用牧草、花生、玉米等秸稈料、豆粕與育粉飼料等科學配比出不同的混合飼料,因牛施喂,一頭牛喂養340天左右體重就能達到
辦“牛社”帶富鄉鄰。為“互利互惠、共同發展”,在一些養牛朋友的迫切要求下,在縣、鎮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他于2014年5月份正式創辦了“正陽縣興盛肉羊養殖農民合作社”,人們俗稱“牛社”。采取“合作社+農戶(散養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先后吸收了本鎮萬安、永興、趙廟、余莊等村及大林、蘭青、呂河、雷寨等周邊鄉鎮的33戶養牛戶入社,從“品種、防疫、管理、飼料、購銷”等方面提供經營服務,先后培育3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13戶,10頭以上的養牛戶20戶,為會員統銷肉牛230多頭,不僅使他們發了“牛財”,也帶動了全鎮畜牧業的快速發展。
真情回報社會。“俺養牛得到了一些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俺也要為社會盡一份力量。”吳中友說。他經常到周邊一些養牛戶家義務給牛看病、接生、配飼料,傳授經驗等,從沒收過一分錢。2014年6月份,本鎮萬安村委萬安店村民組一養牛戶的兩頭牛因為喂食霉變草料中毒頻臨死亡,當時他立即停下手中的活計前去診治,經過5天的精心治療終于使其康復,直接挽回經濟損失3萬多元。據了解,吳中友在給牛治病、“難產”接生中為農戶挽回經濟損失就有十幾萬元。2015年他出資1萬多元為小陳村硬化村委院子。今年又給街道環衛工人每人訂做一套工作服,為鎮敬老院老人送去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好評。
“現在黨的各項惠農政策好了,俺們養殖戶也有奔頭了。今年俺又新建了草倉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