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為民:O2O模式下企業盈利結構如何轉變
摘要:原標題:孫為民:O2O模式下企業盈利結構如何轉變 一段時間以來,蘇寧動作頻頻,牽手阿里巴巴、結盟萬達、布局五大產業、進軍超市、玩影視、玩足球,令人眼花繚亂,也顛覆
一段時間以來,蘇寧動作頻頻,牽手阿里巴巴、結盟萬達、布局五大產業、進軍超市、玩影視、玩足球,令人眼花繚亂,也顛覆了業界的固有印象。這家進入發展快車道的O2O標桿企業,對行業發展大勢和自身轉型究竟有怎樣的認識與思考,《經濟日報》記者為此專訪了蘇寧云商副董事長孫為民。
記者:蘇寧在O2O轉型方面是先行者、探路者,究竟做到什么程度?
孫為民:2014年是O2O模式的轉型、成型、定型,2015年蘇寧云商發展進入快車道。回頭看,蘇寧的轉型先是“+互聯網”然后“互聯網+”,2013年企業更名蘇寧云商實施線上線下同價,從過去左右手互搏轉為兩條腿走路,就形成了O2O的發展模式。
當線上線下渠道的商品價格、庫存打通后,店面銷售也就和互聯網打通了。我們做云店,把店面互聯網化,要在實體業態和互聯網渠道并存中實現優勢互補。實體店的立足點在于提供城市生活空間,主要滿足消費者的吃喝休閑娛樂等需求,核心是提供生活服務、購物體驗等。這是蘇寧店面云化和互聯網門店的基本方向。但是,由于云店要一個一個地開,店面互聯網化要比線上的電子商務慢得多。
記者: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對于線上市場格局有怎樣的影響?
孫為民:在移動互聯時代,消費者開始品牌化認知,更重要的是打通線下,沒有線下的資源,移動互聯網就喪失了延展空間的可能。這更加印證了蘇寧O2O模式是符合大趨勢的。蘇寧多年跟消費者打交道,知道消費者的需求。盡管受到互聯網很大沖擊,但是蘇寧沒有把線下的資源丟掉,這也是我們發展過程中一個新機會。2014年以后,線上企業興起O2O服務熱,拼命地想要往線下轉。面對挑戰,傳統的互聯網企業也得努力把“互聯網+”的課題做好。
記者:阿里和蘇寧合作已有一段時間,合作對雙方帶來哪些好處和影響?
孫為民:搞線上銷售,獲取用戶、擴大流量是經營的命門,而越往后這種用戶和流量獲取的代價就越高。天貓平臺上有4.5億用戶,流量很大;跟阿里開展戰略合作,到天貓上開店等于嫁接其流量,這個入口對于我們是有價值的。另外,在轉型中,蘇寧物流倉儲和人力資本投入都是超前的,而跟阿里合作,對于我們在全國物流的有效利用有很大幫助。當然,這個合作對阿里未來發展也有巨大價值。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阿里的新機會來自兩方面,一個是應用落地,一個是怎么能夠從過去的流量變成數據增值。而在有效開發利用數據資源方面,僅靠一家企業是不夠的,蘇寧和阿里在這方面的合作創新會越來越多。
記者:今年初,有種說法是“蘇寧互聯網轉型已經成功”。目前看,互聯網轉型,蘇寧的競爭優勢是什么?
孫為民:成功永遠是一個過程,從“+互聯網”到“互聯網+”,蘇寧互聯網的轉型已經成型定型,完成了從0到1的轉變。未來是在互聯網零售基礎上提速發展,實現從1到N的發展。
我們的優勢,首先是品牌零售商。蘇寧在零售業做了20多年,無論是對商業伙伴還是消費者,都有相當的認知度、認可度。這在互聯網時代的價值非常大。第二,蘇寧積累了零售行業的資源,像店面、物流等資源的積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三,蘇寧積累了一個組織管理人才的體系,尤其是在互聯網轉型過程中,整個團隊能力結構的轉變殊為不易,不是光靠錢就能實現的。
記者:蘇寧云商的盈利前景如何?靠什么賺錢?
孫為民:企業的成功最終還是要看盈利,不僅看當前的盈利,還要看潛在的未來盈利能力。這幾年,面向互聯網零售,我們自身的學習創新是在和外界激烈競爭中進行的。第一,互聯網轉型過程中,整個行業規則相對無序。這對于像蘇寧這樣做事很規范的企業,就是一個很大的劣勢。第二,在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很多的模式都是在超量資本介入下拉動的。這也是蘇寧必須要面對的。現在是資本對抗的時代,蘇寧有能力用資本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有境外資本支撐的企業競爭。
關于蘇寧的轉型和盈利問題,我覺得,很多人是戴著變色鏡看蘇寧。在蘇寧轉型過程中,有些人說,傳統企業不能轉型互聯網,你沒有這個基因。但是蘇寧從創業初期就搞信息化,構建跨地域的企業專網,在企業內部建立私有云的共享管理模式,蘇寧從骨子里有互聯網的基因。蘇寧從傳統零售轉型到互聯網零售,一些人又用傳統企業的盈利模式估值蘇寧。殊不知伴隨著互聯網零售模式的轉型,企業的盈利結構也必須要變。
記者:盈利結構該怎么轉變?
孫為民:過去,傳統零售講規模經濟,規模越大議價能力越強、毛利率越高,企業盈利空間越大。但是,互聯網時代不是這樣的,有太多的以小博大的競爭,企業必須面對。原本合理的毛利率不可避免地出現下降,與此同時轉型投入則是加大的,因此企業盈利下降是正常的。這表明,我們的競爭力是強的。
伴隨轉型后的成熟發展,我認為,蘇寧毛利率完全有可能提升。互聯網零售新的盈利結構,應該由這幾個方面構成的。首先,通過自己的數據反向驅動訂單設計再加上金融服務等疊加起來,形成產品價格不高也仍有較高的毛利,我們的個性化定制、眾籌等產品占比越高,競爭能力就越強,通過這些方面獲取新的利潤。其次,以服務帶動增值。利潤的構成要更多來自于平臺服務,來自資源的社會化共享。比如,我們的物流能力要全面轉化成為供應商、商戶服務的平臺。依靠物流服務、金融服務、數據服務,以及各種各樣云服務,這些傳統業務里面從未有過的、想也想不到的東西可能成為互聯網零售企業的盈利點。
記者:一段時間以來,蘇寧進入很多新領域,動作也很大,比如進軍超市、搞足球,大致是怎么樣的規劃?
孫為民:對蘇寧控股集團來說,已經形成了新的五大產業布局。除了商業,與之關聯的商業地產蘇寧置業一直在做。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新板塊,我們把PPTV放在里面,包括互聯網視頻、影業、院線、體育等。另外,還設立了金融、投資板塊。總的來說,五大產業還是資源的協同。
從蘇寧云商內部看,超市類目是品類擴張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手段除了自營,還有平臺招商。蘇寧超市的快速發展,使我們從萬億規模的家電銷售市場直接闖入30萬億規模的大零售消費市場。
記者:從2015年的商業景象看,電商對于實體的沖擊比較大,很多大的連鎖開始關店。結合蘇寧轉型經驗教訓,你覺得,零售的實體店下一步要怎么應對競爭?
孫為民:我覺得實體零售,要先死后生。一是原有的零售模式要死。國內很多實體零售商是在做場地的經營,而實際上,零售商是一定要做好商品經營。二是過去的業態要進行優化,要在互聯網時代創新線下模式。互聯網渠道進來以后,對各種業態都是一次洗牌,應考慮業態怎么取舍,進行新的優化升級。而從生的角度講,只要真正實現以顧客的個性化服務為核心,線下有的是機會。一方面,實體店面可以給顧客更多的對產品服務的感知體驗;另一方面,實體店的優勢是貼近顧客,越是貼近顧客響應速度就越快。做個性化服務,做快速響應的服務,生意就做得越好,未來實體店一定要掌握互聯網的工具,同時又做有效半徑的服務生意。(崔書文 周雷)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經濟日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