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不需要制造“網紅”
摘要:原標題:教育界不需要制造“網紅”近日,某在線教育機構推出了由48名女班主任組成的“班主任女子團體”,成員平均年齡24歲,全都是“90后”
近日,某在線教育機構推出了由48名女班主任組成的“班主任女子團體”,成員平均年齡24歲,全都是“90后”,且逾三分之一有海歸背景,平均月薪均超過萬元,在網上引發了不小的關注。連教育界都有“網絡紅人”出現,可見“網紅經濟”的強大滲透力。
從網絡上該“組合”的幾段視頻來看,唱功、舞蹈很生硬,創意也透著一股濃濃的山寨氣息。說她們要出道、進軍娛樂圈,大概是個玩笑。可以說,這家機構推出這個“組合”是營銷噱頭,是對自身師資力量的展示,用“顏值”制造點擊量。對此,大可不必認真。只是我們有個疑問,教育界需不需要制造“網紅”?
其實,教育界向來不乏“網紅”,很早就有知名教師名揚網絡了。成名之后,這些教師有的收入與名氣齊飛,有的走進電視節目,還有的轉行創業。這些“網紅”大多是憑借風趣幽默的講解風格、深入淺出的闡述能力,而在網絡上受到關注。說白了,支撐這些“網紅”的依然是教師的基本素質,而不是對“網紅”標簽的炒作。撇開教師的基本素質,無論多“紅”,也難以稱其為好教師。
“網紅經濟”有著極大的虹吸作用,幾乎所有行業都在跟風,主動制造“網紅”,教育界也不例外。但是“網紅”大多依靠出眾的“顏值”與身材,或是有話題性的言行。對“網紅”的過度消費甚至嫁接至各個領域,造成一種“網紅”依賴,恰恰抹殺了差別,淪為整體性平庸。就如“班主任女子團體”,48位女教師同質化的年齡與裝扮刻意地模仿“網紅”風格,差異性在哪?對“顏值”的刻意追求,與教學質量有什么關系?2015年,僅5%的在線教育企業盈利,未來兩年八成項目將死亡。在眼球經濟的時代,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無怪乎有機構跟進制造“網紅”了。
如今許多行業對“網紅”有著異樣的執著,但是“網紅”并不是萬金油,可以在“顏值正義”的偽命題下,通過標準化的模式制造,成為一種在各行業通行無阻的營銷模式。在社會分工如此細致、技能差異化如此巨大的今天,用整齊劃一的標準實在難以滿足社會對各類專業技能的需求。對浮在表面的外在形象過度消費,實際上是專業領域開掘不足的一個表征。筆者認為,“網紅”沒有必要蔓延至各個領域,畢竟,像教育等很多領域,專業才是第一位的,本領域的行業規律才是首先且必須要遵循的。(夏研)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光明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