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看待何江哈佛畢業演講
摘要:一、哈佛畢業典禮上演講的中國人 美國東部時間5月26日上午10點,世界最頂尖院校之一的哈佛大學第365屆畢業典禮在哈佛廣場隆重舉行。哈佛大學每年都要從全校數萬名畢業生
一、哈佛畢業典禮上演講的中國人
美國東部時間5月26日上午10點,世界最頂尖院校之一的哈佛大學第365屆畢業典禮在哈佛廣場隆重舉行。哈佛大學每年都要從全校數萬名畢業生中挑選出本科生與研究生代表作畢業演講,可以說是哈佛大學所能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
而每年畢業典禮上,哈佛大學都會邀請重量級人物同臺演講,其中近幾年的演講者:
2009年,美國能源部長、諾貝爾獎獲得者朱棣文;
2008年,小說《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
2007年,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
……
今年,哈佛大學邀請到的嘉賓是世界著名的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導演。而與其同臺演講的,哈佛大學所挑選出的優秀研究生代表,是來自于中國內地。他的名字叫何江,出生于湖南長沙,2009年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系并在校獲得郭沫若獎學金,其后到哈佛大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系攻讀碩博士。
畢業典禮上,何江博士結合在哈佛大學親身體驗到的先進的科學知識,用自信而幽默的語調,向全球所有關注著這場畢業典禮的人們講述了在經濟和知識都貧窮的家鄉,母親用火為自己治療被蜘蛛咬傷的右手的痛苦經歷,并以此表達了知識需要向更廣大的、更急需的人們傳播的期待。這篇真摯感人的演講稿,令許多人贊嘆。
二、農村子弟走上哈佛畢業典禮講臺
上世紀80年代的湖南農村,像當時中國所有的農村一樣,以土坯房為主,孩子的零食以糖水為主。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第一代“留守兒童”就在那時誕生,越來越多的農村父母到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城市打工,老人照顧幾個年幼在家的孩子。
1988年,何江出生于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南田坪鄉停鐘村的一戶農民家中。與村里其他農戶明顯不同的是,雖然家里經濟條件一般,但何江的父母卻有個堅定的信念——不能為了打工掙錢,而讓兒子成為“留守兒童”。
幾年過去了,外出打工掙錢的人家,又是砌磚瓦房子,又是給孩子帶禮物;但是何江的家,仍是一個土坯房子。何江印象最深的,是睡前故事。無論白天農活兒干得多累、多苦,何江的父親都會在睡前給兩個兒子講故事。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主題——好好學習。“我爸高中都沒畢業,也不知道哪里找來那么多的中國傳統故事。每天講都講不完。”何江上大學后,有一次問起父親,哪里找來那么多睡前故事,父親告訴他,很多故事都是自己瞎編的,目的只是想告訴孩子,只有讀書才能有好的出路。
支撐兩個男孩保持學習興趣的,是那個“文化水平不如爸爸”的母親。在何江眼中,母親是個溫和派。父親批評孩子學習不好時,母親總會在一陣狂風暴雨后笑呵呵地跑過來,送上“和風細雨”。
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每年只有極少數的中國學生敢于申請。何江想要發言,目的是讓美國的大學生聽聽來自中國的聲音。但他此前并不敢報名,“教授告訴我,你只要覺得可以,就去試試,沒什么好丟臉的”。申請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講,總共有3輪測試。第一輪,遞交個人學習、科研材料和演講初稿;第二輪,從10名入選者中挑選4人,每個人都要拿著自己的演講稿念稿;第三輪,從4人中選出1人,所有人都被要求脫稿模擬演講。
對一個英語不是母語的學生來說,這都有極大的難度。更何況何江從小在湖南農村長大,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操著一口“農村英語”上了縣城的高中。那是他第一次從農村走進城里。在寧鄉縣城,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英語水平與城里孩子的巨大差距。“第一學期很受打擊,考試沒問題,就是開口說英語很困難”。不怕“使苦勁”的何江,買了一本英文版的《亂世佳人》回宿舍“啃”,遇到讀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書本旁邊進行大段大段的標注。
“學英語,跟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一樣,沒有捷徑。”何江自認為自己有些“一根筋”。這一點,或許遺傳自父親——從來不懂得走捷徑,家里的田地里,除了水稻,再也沒有種過其他品種的農作物。
何江透露,這次哈佛畢業典禮演講的申請,自己的“農村故事”為整個演講主題增色不少。他將在演講中介紹中醫在中國農村發揮的作用,進而推及到自己在哈佛大學所專注的生物光學、物理專業研究,“以一個理科生的角度,來反思科技知識和技術在社會上不均衡的分布,以及如何將自己研究的科技技術,更廣泛地傳遞到世界不同地方”。
據悉,哈佛畢業典禮的歷屆演講代表多為文科生,何江是為數不多的一名理科生代表。哈佛博士畢業后,何江將赴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后研究。
三、從新角度去看此次演講
何江的演講,引來了各種聲調各異的評論,不僅有贊揚和推崇的,還有批評和質疑的。在形形色色的觀點大潮中,我們該如何從一個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去反思?
何江的人生經歷如同書寫傳奇,又的的確確的發生,這樣的故事最能吸引人且給身處現實困境的年輕人帶來些許鼓勵和希望,在他們感覺前路渺茫的時候,給他們心中留下一些希望的火種。
然而,夢總是好的,最后我們還是要回歸現實。如果只有希望或夢想,卻沒有硬件支持,似乎會更讓人悲傷。試想,如果沒有郭沫若獎學金和哈佛對貧困學生的全額獎學金制度,出身寒門的何江的求學之路,會增加多大的難度?他會不會像某些不幸的孩子那樣,望著大學校門興嘆,帶著終生遺憾早早地加入到農民工的大軍中?
當然,我們也不能總是刻意強調外部環境。除此之外,還有何江的刻苦努力,和支撐這份努力的自信。這恰是許多鄉村青年在艱難的現實掙扎中,最稀缺的奢侈品。正是這份自信,支撐他從鄉村走出來,走得更遠,朝著自己的夢想走去。這個夢,屬于全人類。如同何江在他的演講結尾所說的那樣:改變世界也意味著我們的社會,作為一個整體,能夠更清醒地認識到科技知識更加均衡的分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而我們也能夠一起奮斗將此目標變成現實。
一個來自中國大陸貧窮鄉村的大學生站在世界最受關注的講壇上,其所象征和詮釋的,也許就是這樣一個夢想。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搜狐教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